求学至今记过无数的笔记,现在能找到的只有大学学建筑史的笔记,因为上面有很多速写画,是自己花了功夫的,所以不舍得扔掉。至于其他的都找不到了。以前对记笔记的认识,只不过是记录课堂的要点,工作时候记一些会议重点和工作备忘,仅此而已。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增多,回过头来,现在越来越觉得记笔记是一件很重要和有趣的事情。现在有一种笔记控,就是以记笔记,收藏笔记本为乐趣,笔记也被称为“手账”(日本的说法)。自己也买过一些高端笔记本,比如moleskine,据说是梵高、毕加索以前用的品牌。但是记笔记总是不得要领,有一搭没一搭,也没形成自己的笔记系统。而以前也一直纠结用固定本还是活页本。最近心血来潮,读了一些相关书籍,也进行了很多实践与思考,觉得是时候来整理一下自己的笔记系统了。
记笔记就是浇灌知识大树
好学习,会学习的人都认真记笔记。为什么,因为笔记就代表了知识。用个比喻,知识就像是一棵大树,但这课树他可能存在在书里,别人脑子里,他不一定长在自己脑子了。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让这棵树牢牢长在自己脑子里,不断枝繁叶茂。而记笔记就是不断地浇灌这棵大树。所以天才也需要记笔记,达芬奇的笔记就是瑰宝,然而是他还没整理,据说整理了可以加快当时30年的科技发展。他记笔记并不一定是他会忘东西,而是他需要去巩固以及延伸出新的知识,而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壮大。
高层次笔记是对知识的整理
但有个问题,记了笔记就一定掌握知识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知识是有层次的,笔记也是有层次的。如果只是低层次的记录,那最多只停留在低层次的知识点的记忆上。高层次的笔记应当是对知识理解后的全方位整理,是一种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升华,这样才能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层面。因此对高层次笔记的定义应当是对知识的整理,而不是记录。
通过不断对知识的记录,形成体系之后知识最终形态就会是一篇篇文章或是书籍,所以一般有学问的人都会写书,其实就是最高级的知识整理,所以写文章也应当是层次最高级的笔记。
三大类型笔记系统
迄今为止我自己建立起了自己的笔记系统,分为主次笔记、专项笔记和电子笔记三大类型。
第一种类型:主次笔记。
准备一大一小两本笔记本,一个活页夹。
大的笔记本称之为航母本,选择用活页本,便于增加和删减。主要记录日常工作生活,上班及出差必带,有什么记什么。每个月整理一次,编辑目录、并按顺序拍照后制作成电子文件。
为什么选活页本很关键一点是在每月整理时,当拍张存档后我就会把正在进行的多个项目重新按项目归类,并整理到项目文件夹中。这样以后需要查阅到项目是就直接去翻活页夹,某个项目要出差汇报时也从活页夹中取出所有内容装入航母本中。这种方法很适合多项目工作的状况。
航母本很多杂乱东西,整理是用红蓝两色笔分出重点,红色为整理的知识,即高层次的知识;蓝色为记录重点,为重点备忘或是记录的重要知识点。两色重点也为日后查阅提供方便,同时避免颜色太多而搞得过于复杂。
小的笔记本称之为迷你本,巴掌大小笔记本,主要随身而带,记录学习心得、灵感与备忘。同样每月整理,一些重点思考整理在航母本上形成专题。小的还有个特别功能就是打卡,把最近需要学习的内容,养成的习惯做成打卡单,便于打卡与翻阅。
大小本通常随身至少带一本,如果没有就记手机备忘录,回家再整理到本子上。
第二种类型:专项笔记。
专项笔记可以有很多种:英语学习笔记、读书笔记、观影笔记、规划师笔记、项目笔记、游戏笔记、 投资笔记、 人脉笔记、 出差笔记等。都是相关整合一种专题内容形成的笔记。我最多的就是读书笔记和项目笔记。
这两种笔记都不用专门准备本子,因为经常出差的缘故,只带一本航母笔记本。有什么读书心得或项目日志就单开一页记,到月底整理的时候再拿出来,专门形成一个相关类型的本子。而这个专门的本子是不停更新的,可多可少。项目做完了,这个本子就形成一个项目专项本,事后翻看可以归纳出项目过程中一些问题,甚至可以根据这个本子形成论文的一些思路和提纲。
因为专项笔记由航母笔记整理而来,所以我认为这其实是最有价值的。而航母笔记最后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电子文件,保存在电脑。而其中精华的内容就成了专项笔记。这就是一个整理升华形成高层次笔记的过程。
第三种类型: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顾名思义是记录在云端的。除了每月扫描形成的个人月度笔记电子备份外。我主要用来记录电子笔记的的软件是有道云笔记。类似于Evernote。平时把需要好的电子类的文章摘录到有道,月底把它全部归类,整理,好的内容再导出形成合集pdf文件,发到手机上认真阅读。如果再觉得非常有用就记录在纸质笔记本上成为知识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电子化知识碎片化信息实在太多,所以筛选信息很重要,,我自己除了非常心动内容会难得保存外,一般是不会随便把内容放入有道的。
总结
总结一下,记笔记是为什么呢?除了工作还有学习,为了更好地整理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