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装玄幻,会想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说到军事动作,会想到《战狼2》;说到盗墓,脑海中便会浮现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的诡秘故事。
那么科幻呢?
也许有人会反问,中国有科幻?
这个可以有!
中国真的!真的!真的!有科幻
科幻的受众的确没有言情小说和武侠动作那么多,但科幻爱好者确实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而且中国科幻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默默无闻。
就拿在国际上最为出名的刘慈欣来说,《三体》系列的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这么一算,这个系列问世至少也有11年了。
需要注意的是,《科幻世界》这本杂志的创刊时间是1979年。尽管比不上欧美至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科幻在中国也绝对不是新鲜事物。
中国科幻最接近普通大众的时候,应该是2015年《三体》第一部在美国获得星云奖的时候。这漂亮的一仗让中国科幻闻名世界,而后便传出了游族影业要将其改编成电影,从制片人到主演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但是电影拍归拍,最终还是跳票了,至今音讯全无,只剩下似模似样的电影海报提醒着粉丝,的确有改编这件事情。以至于,网络上传出慈文传媒要拍电视剧版的时候,大家还以为电影版终于要复活了,最后还是逃不过空欢喜一场。
比起武侠、言情等题材,科幻确实小众。尽管我们在小说上没有缺席,还是缺少能引领一代风潮的科幻类电视、电影。
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将盗墓题材发扬光大,而后的电影、网剧、网大的问世则真正扩大了“盗墓”的受众面。
2016年,《老九门》是当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自制网剧,播放量达到114亿次,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在蛋挞数据平台上搜索“老九门”,其衍生网大也都达到了千万级的播放量。成绩最好的《老九门番外之二月花开》的累积播放量已达到9015万。
对中国科幻来说,欠缺的就是一部能够吸粉的优质改编作品。
科学智慧才是科幻片的重点
有人说,那是因为中国还没有拍摄科幻题材的实力,没有科技实力和投资预算就不要揽这个搪瓷活儿了。其实投资预算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国外也有大把的中小成本科幻片。
就拿《月球》来说,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拍摄资金十分紧张,不过区区500万美元,以当时的汇率换成人民币,只有3500万。
比起拍摄资金,限制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应该是影片的科学智慧。无论是《星际穿越》还是《火星救援》,他们都有真实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持。
比如,《星际穿越》在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帮助下,给出了有史以来最为真实的黑洞模拟;
而黑板上的板书真的是教科书上的广义相对论公式。
又比如,《火星救援》中马克·达蒙身穿的宇航服便是以NASA 2030年之后真实任务使用的太空服为原型,每套至少重达40磅。
缺少科学智慧、只有想象的科幻电影不如说是奇幻电影,那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珑》之流并无太大区别,反正只是比拼谁的脑洞更大,不是吗?
中国科幻网大先行一步
记得儿时还接触过一些科幻题材作品,如《霹雳贝贝》和《魔表》这样的儿童科幻电影,当时无论题材还是剧本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很多人未来对于科学幻想的萌芽。但是之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渐渐和国际接轨,港产片的科幻几乎都是翻拍好莱坞模式,而国内院线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片荒。
不过自从网大的出现之后,早有一批制作者当了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外星人来了》《疯狂外星人》《火星撞地球》等片都可以归结到科幻题材这一类。但是这些片子的播放量多的不到100万,少的甚至连10万都没有,只能说科幻的外衣无法拯救粗制滥造的影片。
幸好,第二波吃螃蟹的人正在赶来的路上。近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75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来自中国的科幻电影《孤岛终结》成为75年来首次在大会展映的中国科幻片。
《孤岛终结》凭借小成本的制作,闯入国际视野便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影片荣获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专业长片银奖,并且是电影节上评分排名第二的影片,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美和大力推荐。《孤岛终结》还入围了被誉为“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的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还在后头,《孤岛终结》只是微像文化联合中影股份、映美传媒发起的“微光计划”的先头部队,之后还有《孤岛终结》的导演王人超的《深空法则》和海外归国导演仲熙的《百鬼夜行街》。
蛋挞君不得不佩服这些导演的勇气,在中国科幻的未来尚不明朗的现在,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试探。如果一击成功,也许会给中国科幻注入一波生命力顽强的新鲜血液,带来一波新的繁荣景象。倘若失败,也提供后人一次纠正偏差的宝贵经验。
网大科幻题材究竟如何,只是时间的问题。相信更好的科幻网络电影应该正在时空折跃的路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