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
说到“防御”,某些人可能会无辜的说,我很纯很天真,我从不防御。对了,您这一招是防御机制中的———“否认”,在后边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中我就会说到的。
在心理【自我(ego)心理学】视角,代表人物安娜.佛罗伊德,强调的是“防御机制”,是人格结构中的“自我”部分,是自我的功能,因此称“自我防御机制”。它协调本我与超我。
曾奇峰老师曾说,一个国家的防御靠军队,身体防御靠皮肤、免疫系统、白细胞等。通过国防力量就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对个体来说,如果免疫系统被摧毁,导致各种免疫缺陷疾病,比如艾滋病,称为“免疫缺陷综合征”。同理,看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曾老师还说,如果分析别人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就是一种修行了。
【压抑】
在精神分析文献中, 我们早已经认识到的和已经深入讨论过的方式之一,叫做“压抑“,压抑存在于自我的活动中。他阻止不利的本我冲动或者这种本我冲动所派生的记忆、情绪、需求或随心所欲的幻想等的出现。所有这些,就像在个体的意识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似的。所谓压抑的记忆,是一种来自发生了压抑的个体主观意念中的遗忘。我们可以说,除了压抑,我们确实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遗忘 。
人们经常把压抑的愿望和记忆与睡梦的形式在意识中表现出来,而这愿望的实现,在觉醒时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有个四岁多的小女孩,她妈妈刚从医院生完小弟弟回家,第二天早上她告诉家人说前一天晚上“看见小弟弟走掉了”。从这个小女孩我们不难看出梦中的她对小弟弟的敌意的冲动,她希望弟弟死掉或是出走,但在醒着的时候她把这不利的情绪压抑了下来,做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幻想中满足了本我冲动的过程。因为她知道她的这种敌意很不受母亲的欢迎。由于害怕失去母亲的爱,她就采用了防御措施来抵御这种敌意的冲动,其中采用的就是压抑。
关于压抑机制,还有两个重要关键:第一,压抑的整个过程都是潜意识的,而不仅仅是压抑的内容。担任压抑的自我的活动也完全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本人并不晓得什么是遗忘了的东西,什么是被压抑的东西。第二,被压抑的东西并非不能进入意识界。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被压抑的东西变成了在功能上完全与自我分离,并成为本我的一部分。
文明,是对野蛮的压抑;
成长,是对挫折的压抑;
社会化,是对非社会化的压抑。
压抑,是一切防御机制的基础。
【否认】
另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安娜,弗洛伊德称之为“否认”,它是借助于随心所欲的幻想或行为。对不愉快的或不希望的外界现实加以否定。例如,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否认”,医生肯定是弄错了,我要去更大的医院进一步检查。“否认”的原意是对外界某些印象的阻抑。如果不把这些外界的印象从意识中否定掉,就会造成痛苦。又如小孩子贪玩不小心打坏了花瓶,当妈妈问及时第一反应就是否认,以逃避被妈妈责骂的痛苦。大多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都喜欢用否认来逃避责任,高举着双手无辜的告诉他人:这不是我的错。否认的防御机制与我们一生中的游戏以及白日梦紧密相连。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是否认机制在起作用,而使我们避开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担心。
【投射】
下面我们来讨论的另一个防御机制成为“投射”。它使得个体将个人的欲望或冲动投射于他人、他事或外界的其他事物。很多的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意图和观点借助于投射机制而外射于他人。这些愿望或冲动则是此人不愿接受的,或者是试图在潜意识中一笔勾销的。人们会潜意识的说:“不是我有这样坏的或危险的欲望,是他。”可是,对这些个体的分析表明,在战争年代,我们把犯罪和邪恶的东西投射于敌人,我们对于陌生人、外国人或与自己肤色不同的人的偏见,以及许多迷信和宗教观念,都是我们自己的欲望与冲动部分的或全部地潜意识投射的结果。例如小的时候,大人经常会警告小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们会拐卖小孩”。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还是我们把心中的坏投射给了陌生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就不送给他人,这便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他人也不喜欢这个。过去因为日本人侵略过中国,许多的国民都会把内心的愤怒投射给现在的日本人,对日本人心怀芥蒂,忿忿不平。也有自卑本来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但自卑的人很容易认为是被人看不起他,而他却找不出任何证据,这种“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便是自卑的投射。爱说别人自高自大而本人骨子里却自大的严重经常骂周围人自私自利的人恰好本人也很自私。
当然,也有积极阳光的情感投射,比如我们心情愉悦时,感觉到风含情,水含笑,鸟儿撒欢跳,又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看恋人是什么都是美好的。由此看来,投射具有建设性,甚至创造性,它可以创造美,增添生活情趣,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从以上事例我们知道,投射作为防御机制在成年人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着。由此看来,自我的现实检验能力将受到明显的损害,只有在自我已经没有能力正确地去检验现实时,投射才会被广泛的应用。
【退行】
在自我防御机制中占有一个很重要位置的防御机制叫做“退行”,就是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已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退行倾向是本能生活的基本特点,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本能的退行可以避免面临严重冲突是而发生的焦虑。常表现为采用早已放弃了的发育之先前阶段的行为和反应模式。例如孩子生病时“一病三娇”,本来自己吃饭走路都可以的,一到生病就成天要父母抱着。有些老人为了吸引儿女的注意力,成天“哼哼唧唧”的这儿不舒服那儿难受,让自己变得弱小希望儿女们多关注。如被人夸奖时脸红,被人批评时委屈得哭了,如成年人在爱人面前“撒娇”,求抱抱等都是退行,就是用成人的方式达不到目的就退回到孩童的时候。
【分裂】
分裂,把自我分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能整合起来。作为一种防御过程,弗洛伊德到了他的生命末期才认识到。这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
如儿童不不是把自己或别人看作是完全好的,就是看作是完全坏的,而不论哪一种极端的看法都不持久,以致长常在两极之间变来变去,刚才还既生气又伤心的说着“坏妈妈,臭妈妈,我不要你了”,妈妈一哄她,抚慰她眼泪还没干,同一个人,立刻变成了妈妈,甚至骄傲的说:“我的妈妈可好了,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如果儿童看电视剧是也会经常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由于缺乏整合能力,儿童只能将世界在他们心目中的图像尽量简单化,待人接物和处理事物惯于使用非黑即白的断语。例如有些父母孩子考试成绩差时就全盘否认孩子的能力,开口就骂“你看你考这么点分,连个学习都搞不好,你还能干什么,没出息的东西。非黑即白的人生是偏执的,不是在这个极端就是在那呵极端,由此可见,这也是边缘性人格者,社会关系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对于防御机制我们今天罗列了五个“压抑,否认,投射,退行,分裂。当然,防御机制远远不止这些,它的数量可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借助人们对防御机制的感受和足够洞察,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不理性的行为、症状、态度的含义和来源,这些了解常常可以缓解痛苦,并且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改变,从而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最后,分享一首海子的诗给大家: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而不是从此刻开始呢?海子压抑了什么?当防御不成功时,他选择了逃离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