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双方通过家庭教育给孩子传递了怎样的错误信息?大部分男方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女孩交往时该如何把握分寸几乎是零教育,家长的想法通常是女孩只要不怀孕,就不算是大事。
我也确实问过身边很多男性,据他们所述,父母对于这种事情从不过问。甚至有些父母会很直接地告诉孩子“交女朋友可以,但毕竟都是学生呢,平时做好措施,别把人家肚子搞大了啊”。
同样的事情,女孩从小接受的教育却完全不同,有些家庭要求女孩必须十点钟之前回家,不能随随便便去同学家中做客,如果需要参与小型活动,事先必须告知父母此次出行的基本状况,比如有几个人,男女比例是怎样的,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哪里,玩多久,大概几点结束等等。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性别就决定了孩子们即将接受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男孩接受到的信息是:别把事情搞到无法收场,而女孩接收到的信息是:自爱,别做不该做的事。
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两个孩子成年后的样子,在这个大男孩眼中没有什么事称得上是大事,并且责任二字在他的生命中还未出现;而女孩在成年后更加懂得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至少不至于随心所欲,任由任性来操控自己的行为。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同龄人中的女性会较为成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早已记在心上了。而男孩呢,做错事有父母出面摆平的场景时常发生。
比如一对年纪轻轻的情侣刚好碰上女孩怀孕这种事,女孩回到家中一定会尽力去隐瞒此事,而男孩充其量是被父亲责骂一番,却无须刻意隐瞒。
多年后,男方家中对于此事没有几人不知情,这件事甚至会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聊起来,而女方却有可能向父母及其他家人隐瞒一辈子,然后在心里默默发誓再也不做这种蠢事。
这个例子很现实,一点也不夸张,不同性别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大部分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这种宠溺的方式使很多男孩明明生理已经成年了,但心理上依旧是个孩子,不懂得付出、负责、尊重。成年后的他们已经“成为了自己”,再想去改变,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却需要在多年的时间里经历几段感情才会渐渐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而被母亲带大的男孩渐渐成为男人的同时,母亲却没能及时使孩子了解到:身为成年人异性之间相处是需要界限的。在家一直是个孩子的男人,走上社会也很难承担起男人该负的社会责任,再面对伴侣时同样无法对感情负责。长期陷入“被爱”的人是无法瞬间学会如何去“爱”的。
爱情之初靠的是两人的爱,这源于意愿。也就是说“我想对你好,我想和你在一起”,这时候双方在一起是靠着意愿去满足对方的需求的,此时也是最用心的。可一旦爱情即将面临长跑,“想或是不想做什么”需要转化为“该或是不该做什么”,意愿就要给责任让路了。
这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男性在面对责任的时候,常常会选择退缩。这不是他们变了,而是他们最初的意愿会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这时的他们也就是母亲面前那个长不大的孩子。可说句不中听的,母亲培养了一个不太负责的儿子,还要当成宝去宠着,那么同样是成年人,再宽容的母亲也不希望自己的爱人像儿子一样不懂事、不负责。
丈夫和儿子同样是男人,对于母亲来讲,如果自己的丈夫是亲手培养的儿子的这种类型,会怎么样?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是女人,却希望其他女人能够像她自己一样去“爱”(宠着)她儿子,按照这样的思维去找儿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这种状况并非全部,只是大部分家庭会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不同方式的教育与陪伴,只是这样真的好吗?如今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也意味着现在年轻人的意识逐渐开始清醒了,当年龄无法作为步入婚姻的特定条件时,婚姻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才能慢慢被人重视。
至少我们认为“离婚率”事件足以给现在的年轻人敲个警钟了。能对情感、家庭及自己的决定负责,再考虑结婚吧!
爱子女,请让子女在步入婚姻前学会负责,不要再一味的惯着、宠着了。不要再为孩子洗衣服、倒水。爱子女,就把子女当作成年人去看待。
责任这一课,迟早都要补上的,父母当年若是对孩子一味的宠溺、娇惯,那么孩子就无法像个成年人一样去承担。越怕孩子吃苦,这苦越少不了,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要知道,当他们成年后、独自面对社会时,他们需要自己去体会“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有义务去提醒你成长”的真相。他们甚至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扔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那么谁来教会子女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成长为有责任心的成年人。
子女们需要经历很多挫折、失误、迷茫,才有可能从这些经历中反思出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做子女的未来要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真的很多,他们必须要学会独自成长。
此时年龄真的不算什么,只要把曾经落下的课补回来了,就算脸上多了两条皱纹,那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