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做毕设到凌晨5点。做的进度还不错,就是现在这个作息有些太乱了。我这个熬夜的习惯好像是从高中开始的,因为一些完不成的作业而熬夜,但实际上晚上的效率是很低的,但是又放不下作业去睡觉。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期间也一直想要去调整,但是很多次都失败告终。大学里打辩论也是一件主要的熬夜因素。
之前看《高度敏感的力量》,也确实讲到高度敏感者会在更喜欢夜晚来临的安静时分。我确实很喜欢晚上的静谧,但这种静谧希望将来能有能力在白天就给自己。
也就是说,熬夜干活这件事,或许是我本性上一个东西,不是说轻易就能改变的。这样的话,就客观一点去看待自己调整作息失败这件事情,不用太挫败,毕竟,这是再跟自己的本性作斗争。但肯定还是想调整好作息,那就在重新开始,不要有太多心理包袱地重新开始调整作息。
最近为了毕设熬夜,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一件比较紧急,所以需要熬夜去做的事情,等昨晚这件事情,再去考研复习的时候,就能有精力俩调整作息了。
但今天恍然想到,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之后复习,都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都有每天的压力和焦虑,不能说对现在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到了什么时候就好了。
这种想法就像是之前在家里,觉得我从家里搬出来住就好了。都是一种对现在状态的放任。
这点要警醒。
2
这两天看的文章里,有提到对自己的定位。
和这个词意思差不多的含义,第一次听到好像是和班主任聊的那次。后来我独自去西安,在一个图书馆里,我坐在木制的长椅,靠着后面硬的硌人的椅背,闭着眼睛,想着我在这个社会上,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那时候忽然想到,在大城市求学三年,就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在其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其实,只是享受着身为学子暂居求学的优待。
不过那时也就想到这儿。
后来,和西安的那个同学聊,得知她做了很多很大型的活动和事情。这个同学和我在高中的时候都是班长,那时候我就很羡慕也不服于她的组织管理能力,心里有种暗暗较劲的感觉。
但那次可能因为心情不佳,我在听的时候大多是觉得,一想到背后各种各样繁杂的事情,我好像并不是真的喜欢去做这么大型的事情。
高中的时候听她聊起过她的家庭和她的妈妈,知道她的妈妈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会从小就有意识地教她、培养她一些能力。
那时候听到这些,心里的感受大多是羡慕,甚至有些妒嫉。现在依然羡慕,但后来逐渐意识到,或许正是因为她的妈妈甚至她的姥姥经历了一个挣脱原生家庭、自我重建的过程,才开始注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才有了现在的她。
而我现在正在经历那个挣脱原生家庭、重建自我的过程,我努力着想要看清自己身上的种种,然后尽力地去调整,期待自己可以走得更加坦荡和自在,期待将来面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将原生家庭的影响变成她受用一生的东西。
当然我那位同学的成就还有很大部分是自己的努力,但我想我对她原生家庭的那种羡慕,可以解开了。
我不再去过多地羡慕她,我知道我作为我这个家庭中的我,也在做着对于我来说艰难且重大的一步,这一步对于我来说,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她做得那些光彩夺目的大项目。
后来寒假,和班主任聊,说我在大学的时候也会想着像班主任带班那样去布局,去组织,但是常常做不到。于是就在内心里很挫败,觉得自己明明想得到,明明知道,却只是停留在想法上,内心给自己下了评判——你就是只会想只会说,却不去做。
于是在这种想法中,挫败、自责。
班主任给了我这样的回答:因为你们现在的年龄还达不到那一步,能力还不够,而且这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最后失败了,怎么办?
其实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更不会承认,自己做不到,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听到那句话的那天,我好像有点放过自己了,放过自己只停留在想法上却做不到。以前大概潜意识里觉得,承认自己做不到,就是一种放弃。好像觉得承认了现在的自己做不到,就意味着自己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也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吧。
但那天的我其实并没有那么觉得,因为我承认之后的我发现,自己不会因为此刻的做不到,就放弃想要去做到的想法。你瞧,这一点就是难能可贵的。
再后来,我慢慢想到,我太着急了。
高中的时候,虽然在做班长这件事情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因为那个有能力的班长的对比,让我觉得并不真正的认可自己。
记得有一次和班主任说起她,我说她那么有能力,怎么能...呢?(具体的记不清了)班主任那时候反问我,有能力又能怎么样呢?我当时被问到语塞。
其实我的那句话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我一直都觉得她是很有能力的,自己现在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她。
那时候的我,和她暗暗较劲,实则很想成为她。我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我急切地想要变成她那么有能力有主见的样子,于是丢了自己。
同样的,还有班主任。他是我从小到大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让我觉得很不一样的人。逐渐的接触和了解,我能感受到他在带班的一些理念,他对我们疑惑的洞察,对待家人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清晰和坚定。这些都让我既佩服又神往,我又急切地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我太着急了。加上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不关注,我焦躁着,急切着,想成为身边优秀的人的样子,却唯独不想成为自己。我只学会了表面(甚至表面都没有学会),同时把真正的自己贬低,压制到很小很小。
就像弹簧一样,越压,弹力越大。后来的大学里,有段时间,我过得很茫然很痛苦,但值得自己肯定的是,我的那根弹簧没有因为长期的压制而变形、失去弹性。在后来经历了一些比较大的事情时,可以说是,这些事情作为一次快速且强有力的压制,遭到了弹簧的物极必反式的猛烈反弹。
于是之前的一切崩塌了,我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重组过程。
当然还有很多被压制的后遗症,时不时冒出来,让我还是会在很多时候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但这种后遗症相较之前的压制而言,可以说是已经在我眼中原形毕露了。
如果把之前的压制比作是一个华丽的塔,那时候的我看不到塔里的丑陋(对自己的贬低和压制),只觉得塔好看、正确,符合社会的审美。
而现在,这座塔倒塌了,剩下一片废墟(后遗症)。即使这些废墟依旧有些部分坚固的存在着,墙壁的根部还在泥土里,地基也还在,很难清理干净,但是现在的我,能看见那些倒塌后露出的丑陋了。
这些联系到我这两天看到的“对自己的定位”,其实说的就是,清楚自己的现在的能力、自己适合做的事情,然后找到与之匹配的位置。
定位的前提是,了解自己。有了对自己的了解之后,再去做自己能做成的事情,这样也就少了些不切实际的焦虑。
当然,为了能给自己一些挑战性,激发自己的潜力,可以去选择一些高于自己能力的事情,但是这时候的自己,能更清楚这件事情高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多少,自己能承受的程度是多少。而不是盲目地、着急地去贪自己确实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