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改革和发展行动纲领(2000—2005)
【最近整理邮箱,整理出一些旧稿。比如这份2000年时任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时,我为学校草拟的“改革和发展行动纲领”,虽然时隔17年,但今天读来,对我思考教育,尤其是学校管理仍有启发,因此,录之备忘。】
我校1992年易地新建,其由此产生的“梁丰效应”带动了全省中学教育的大发展;1997年在省内率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省级评估验收,被省教委树为全省普通高中建设和发展的榜样。新元既启,面对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本着凝聚、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继承和发扬百年梁丰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为高校输送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美的心灵,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就学校改革与发展制订行动纲领如下:
一、发展理念
总的发展理念为: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办有灵魂的教育”一方面是指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已任;另一方面是指在吸纳和创新、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形成梁丰鲜明的办学特色。“育有底气的新人”是指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健全人格、科学思维、人文修养、自我教育能力、善学习能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具体而言,分以下几个方面条述:
(一)学校管理:实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即人人都是管理员,人人又都是执行者,鼓励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都关心学校发展并参与不同层面的管理;“全面管理”,即坚持管理的全面性,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融洽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过程管理”,即重视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做到事事有计划,计划有实施,实施有检查,检查有评价。
(二)师资建设:实行全员聘任、优化组合、良性循环。“全员聘任”,指所有教职员工实行合同聘任制,岗位竞聘;“优化组合”是指以梁丰高中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为主,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才,从应届毕业的高学历学生中吸收一批优秀青年组成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高校、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国内有影响的名师及外籍教师担任兼职或客座教师;“良性循环”指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教师经过考评进行校内外流动,优胜劣汰。
(三)学生发展:实行自我管理、综合提高、学分制。“自我管理”,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生中建成自主管理的网络,让他们通过自律、自束,实现身心健康、素质提高;“综合提高”,即在培养好自觉精神、主动精神、负责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形成好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意识,训练好适应能力、自治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选择能力,养成好务实作风、谦虚作风、谨慎作风、惜时作风、守信作风等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分制”,即采用学时计分的方法,来评估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
(四)课程设置: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设置。“多元化”是指课程类别多元化,分必修、选修、活动三类,力求必修课创名牌,选修课讲特色,活动课有情趣,同时着力于校本课程建设;”多层次”指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掌握程度、个人兴趣等进行分层,打破常规教学班模式,进行增修(加深、拓宽)、辅修(复习、巩固)、补修(补缺、矫正)、选修(自主、择取)等;“多样性”是把教学形式多样性,可以是集体性活动,也可以是个别化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以由教师导学,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
(五)教育科研:实行全员化、集约化、实效化管理。“全员化”是指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研究讲科学;“集约化”是指建成学校教育科研网络,以高校科研基地为支撑,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学校发展重大课题进行突破性研究;“实效化”是指科研重课堂、讲实效,着眼于操作,重在推广。
(六)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产业化、智能化管理。“社会化”,即面向社会,引入竞争机制;“产业化”,即构建可增长后勤服务模式;“智能化”,即充分利用校园网系统。
在上述发展理念中,突出体现“生命观”和“过程观”。
“生命观” 是指学校教育面对的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首先应当得到尊重,其次应当得到保护,最终应当得到关爱;首先应当得到唤醒,其次应当得到激励,最终应当得到发展。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自身也应当得到尊重,得到保护,得到爱;也应当得到唤醒,得到激励,得到发展。因为,他们同样是生命的个体。
“过程观”是指,学校教育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超越同类学校,尤其是超越自身。立足于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称号,学校要在教育设备设施、校园环境、师资建设、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不断追求,永不停步。同时,学校应抓好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要让学生、教师、学校明天的成功在今天的点滴付出中铸就。
二、 学校定位和育人目标
学校定位为: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办成国内先进、国际有名,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育人目标为:让学生拥有一段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高中生活,并且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活跃的创新意识、浓郁的个性色彩,为今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顶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2002年实施要点
(一)课程建设
1. 在传统必修科目上求创新,如语文科安排阅读课,英语科安排口语课,数学科安排研究课,物理科安排探索课,化学科安排实验课等,构成一主一翼、一主双翼,或者一主多翼模式,部分学科尝试活页教材,实行教案、学案一体化,夯实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2. 在选修科目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能体现国际化、信息化、综合性、人文性、高科技等时代特征的选修科目,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选修科目要逐步建立起自编教材体系,教学备案,成果建档。
3. 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自己选择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研究性课程为依托,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自由组团,开展合作,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咨询、辅导。对有一定研究前景的社团和个人,学校聘请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挂钩指导。
4. 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几项基本技能:一、书法,二、演讲,三、英语口语,四、计算机操作,五、游泳,六、现代礼仪。建立基本技能达标证制度,设定一级、二级、三级等级标准,颁发证书、证章。
(二)师资培养
1. 加强以提高师德修养为中心的思想建设。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每年教师节对教师师德修养、素质教育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普查,并进行富有创意的形象设计和宣传。
2. 加强以提高学术水平为中心的理论建设。开办“走近大师”系列讲座,开展“未名教育家沙龙”活动,每年派送1—2名教师到有关高校担任访问学者。
3. 加强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建设。对在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提供学校特殊津贴,鼓励教师拔尖。开展大文、大理科教研活动,由教育评估室制订课堂教学评估方案、教学创新奖励方案等,对全体教师进行考评。
4. 加强以培养教育骨干为中心的梯队建设。建立三级导师制制度,即由高校硕士、博士生导师带教我校优秀骨干教师,由我校优秀骨干教师带教我校年轻教师。开办班主任学校、青年教师学校。
(三)德育工作
1.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通过竞聘选设4位学生校长助理,下设学生常务工作委员会、学生值周委员会、学生协调委员会、学生食宿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推广值日班长和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机会。
2. 办好家长学校,以函授为主,面授为辅,考核发证的形式,培训家长学员;办好班主任学校,开设观念类课程、知识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开展班主任工作导师制、实习班主任工作制;办好学生青年党校,从高一年级开始开展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3. 以时事教育为突破口,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品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制度为突破口,抓好法制教育;以心理咨询室建设为突破口,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开展以名曲、名画、名著欣赏为内容的“三名教育”。
4. 采用学分制评定学生,以星级达标制评定优良班集体、校级三好学生,聘请专家学者对特长学生进行考核命名。
(四)教育科研
1.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校内常务委员和校外特聘委员两部分组长。学术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与决策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并开展一些前瞻性的客观背景与趋势研究、情报研究及现状研究;对教师的教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审批、阶段检查,对论文进行鉴定、交流、评估和奖励,协同有关处室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学生学习质量等进行过程与结果的评价,重点评估课堂教学与选修课质量;同时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指导提高工作。
2. 建立教科合格证制度,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3. 以理科实验班建设为课题,研究特长学生、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以40分钟课时制为前提,进行学科创新教育、学生学法指导、学生能力培养和情趣激发,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科学利用等方面和研究。开展尝试教育、计划教育研究。所谓尝试教育,即鼓励师生在教与学中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尝试、探索、实验;所谓计划教育研究,即要求每一项教学工作,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有计划性、条理性。全校教师参加国家级课题(包括子课题研究)不少于2项,省级课题不少于2项,苏州市级课题不少于2项。
4. 用10兆500万字内存在梁丰热线、金港热线、苏州热线开设梁丰高中教育科研专栏,设“校长论坛”、“校园文化”、“校史勾沉”、“教师论文”、“学科创新”、“学校条例”、“课题研究”、“未名教育家沙龙”、“学术委员会”、“学生研究性课程”等10个子栏目,上互联网公布、交流。
(五)后勤保障
1. 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引进并应用于教育,建成内涵丰富的图书馆、实用有效的校园网、美观耐用的塑胶跑道。其中,在不断完善校园网功能的基础上,创办梁丰网校。
2. 与物业、餐饮、商业等有关社会企事业单位签约,逐步由他们承担学校师生生活服务的各项工作,促使后勤服务社会化。
3. 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部设施、人文景观及园林绿化的档次,努力做到独具特色。
4. 改革后勤服务人员管理体制,尝试按时按质计酬。
2002-2005年发展展望
发展趋势:逐步向教育的集团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叫得响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1. 办学体制逐步向民营或联营方向转轨,办学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尝试与周边学校乃至高校联合办学。
2. 产生国内教育方面有影响的教师1-3名,省内有影响的教师3-5名,地区有影响的教师5-8名。
3. 建成并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
4. 特长学生,尤其是理科实验班学生培养研究取得经验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