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蝶恋花》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这首《蝶恋花》的作者,是北宋文人王诜。
这王诜可了不得,诗词书画门门精,还娶了公主,成了驸马爷。
(王诜《渔村小雪图》)
《蝶恋花》写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王诜历经五年的贬谪生活后回到汴京。“小雨初晴回晚照”——雨后初晴,夕阳返照,我终于回来了,可惜已是夕阳黄昏,有点晚了(作者有些夸张,当时他才37岁)。楼台豪奢,芙蓉倒影,杨柳低垂,春风袅袅,嫩荷无数,好一派园林春景,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
这处园林是哪里?王诜自己的家!词的下阕,他说“似此园林无限好”,是真心的赞叹。园林如此美好,可他的心情并不好。几年的贬谪,终于流落归来,踏进家门,但物是人非。夫人离世多年,这里已不是以前喧闹的家。园林清冷,独坐黄昏,心下悲凉空寂,何况自己也不再年轻。
这首词借景抒怀,抒发贬谪异地的悲苦、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郁闷。古人一有文才,往往就有政治抱负,甚至觉得自己是宰相的料。一旦抱负无法施展,就会发“人生易老”的感慨,惆怅不已。
2,
王诜为什么被贬呢?这要从她的夫人说起。
王诜的夫人是宋英宗的女儿、宋神宗的妹妹蜀国长公主。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8岁的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诜。
公主性情平和,知书达理,婆婆(王诜的母亲)有病,她亲手调药,极尽孝道。公主能做到这个份上的,还真不多。婚后第二年,公主生下一个儿子。但孩子三岁时不幸夭折,公主伤心过度,一病不起。虽然后来病好了,但或许落下了病根,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撒手人寰,年仅30岁。
公主病重时,王诜因乌台诗案被削职。公主求神宗让王诜复官,神宗心疼妹妹,便任命王诜为庆州刺史,并把他借调到京以便陪伴公主。但王诜却在家里纵情声色,完全不顾忌公主的感受。《宋史·公主传》《续资治通鉴长编》都记载,公主病重期间,王诜竟“不矜细行,至与妾奸主旁”、“诜侍主疾,与婢奸主旁”(不顾病床上的公主,毫不避讳地与婢、妾在一旁淫乐)。而且,婢、妾觉得公主宽仁,竟敢顶撞、诅咒公主,王诜也不加斥责。
这年五月,公主病逝。因为公主不愿惹是非,所以乳母一直忍着。公主死后,乳母再忍不住,神宗皇帝前来吊唁时,乳母便把王诜的恶行禀告给神宗。神宗的怒火冲天而起,命人严加审讯,从重处理。结果,8个婢、妾“皆决杖”,分配给最下等的兵卒。王诜被赶出汴京,贬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一带)。
宋神宗在世时,不许王诜回京。直到神宗薨,哲宗即位,才把王诜调离均州,并恢复了驸马都尉之职,于是才有了这首《蝶恋花》词。这首词的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
王诜是北宋开国名将王全斌的后代。王全斌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胆识过人,以勇武著称。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王全斌任忠武军节度使,率军伐蜀,次年正月,迫使后蜀皇帝孟昶投降。但王家人传到王诜,行伍方面全不灵了,只喜欢诗词书画。
(电视剧里的王诜)
王诜不拘小节,纵情声色,或许和驸马不得担任实职的规定有关。赵匡胤夺得江山后,忌惮外戚坐大,就规定大宋朝的驸马一律不得担任实职,更不能执掌兵权。所谓“驸马都尉”就是个虚职,领份高薪过日子。自认有宰相之才的王诜十年寒窗考中了进士,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没想到被选做了驸马。理想破灭能改变人的性情?可能吧。王诜是不是从此才有了吃喝玩乐过一生的态度?
王诜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什么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米芾、李公麟、蔡襄等等都在他的朋友圈里。他们常饮酒作乐,酬诗唱和。李公麟的大作《西园雅集图》,画的就是这些人在王诜府里聚会的景象。
(《西园雅集图》局部)
4,
王诜对朋友敢两肋插刀。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上表谢恩,其中一些话被人利用,添油加醋说他妄自尊大,讥讽皇上。他们还从苏轼的诗作中挑出一些句子,上纲上线,指斥苏轼对皇上和新政(王安石变法)不满。神宗大怒,下令追究,结果苏轼蹲了大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当朝廷决定去湖州缉拿苏轼时,王诜事先得到消息,派人把情况告诉了在南京(今河南商丘)任幕官的苏辙,苏辙派人星夜赶往湖州通知哥哥,使苏轼得以从容处理掉那些可能被当成证据的诗稿。
乌台诗案,一大批官员受到牵连,王诜是受罚最重的,被撤销一切职务,罪名是通风报信并泄露机密,调查时又没有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
5,
王诜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他居然是高俅日后发达的阶梯。
南宋《挥麈后录》记载,高俅本是苏轼的小吏(类似于书童),为人乖巧,字写得好,还有些诗词功底,给苏轼干些抄抄写写的活。苏轼到外地为官前,把他送给了好友王诜。一次,王诜派能说会道的高俅给端王赵佶送礼,正赶上端王在踢球(蹴鞠),高俅表情有些不屑。端王就让他踢,他的球艺折服端王,就被留下当了亲随。后来端王当了皇上(宋徽宗),高俅也就飞黄腾达了。
(电视剧《水浒传》里的高俅)
《水浒传》也写了这段,但稍有不同:游手好闲的高俅在汴京犯了事被发配淮西,投奔开赌场的柳大郎。后遇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要回汴京,柳大郎便把他推荐给了开药铺的亲戚董将仕。这董掌柜知道高俅是游手好闲之辈,不能留在家里,怕孩子们跟着他会学坏,可又不愿意得罪柳大郎,便留他住下,每日好吃好喝供着。十多天后,董掌柜把高俅推荐给了“小苏学士”(实际上就是苏轼),说将来能寻个“出身”,高俅大喜。可小苏学士也知高俅不咋地,只留他住了一晚,就引荐给了“小王都太尉”(就是王诜。王诜是神宗的妹夫,《水浒传》里说是哲宗的妹夫)。一日,王诜派能说会道的高俅给端王送礼,正赶上端王在踢球,高俅展现球艺,被端王留在了府里。
高俅能有高官当,王诜的引荐至关重要。
6,
王诜的词写得特别好,黄庭坚评价为“清丽幽远”。
他最有名的词是《忆故人》: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忆故人》写一个痴情的女子(应是青楼女子)对故人的忆念。深夜里,这女子酒醒了——夜阑人静,她睁开醉眼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唯有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醉酒初醒,自然慵怠,一个“懒”字写出她心情的失落。“尊前”二句是回忆——为什么喝醉了?原来是与故人饯别。酒席上,她还唱了一曲送别之歌。但再悲伤也无可奈何,从此与故人要远隔天涯了。
下阕里,时间跨度拉长了,从深夜酒醒,到倚阑远眺,再一跳变成了黄昏。可见,这一天里她没干别的,一直被思念围裹。凭阑远望,泪眼婆娑,离别本来就苦,再想想很快就春残,心中更悲。“海棠开后”,意味花落春残,也隐隐有自己芳华易逝的惆怅。“燕子来时”本是好景,这里是以归燕反衬故人未归,看燕子归来,更添愁绪与离思。这景象全都浓缩在黄昏的庭院里,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王诜不愧是画家,这首词语言不华丽,但画面感强,意境空灵悠远,感人至深。
我觉得,王诜现存的词,《鹧鸪天》(才子阴风度远关)最好:
“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没查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从内容看应该是被贬路上。
作者描述的是一幅画:一个才子在瑟瑟寒风中艰难跋涉,翻越远处的山关。淡淡哀愁中的远行,风雪弥漫。星沉没,天微明,白雪与明月交相辉映,给千里大地洒下清寒。他走在从来没走过的小路上,江岸似曾相识。道路崎岖难行,有谁来慨叹这旅程的艰难?寒风中传来凄婉的玉笛声,随着笛声,落梅簌簌,满地残花。
这首词其实就是作者的亲历。生于富贵,博学多才,哪受过颠沛流离之苦?“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如此悲凉的诗句,意味无穷。
7,
哲宗年间,王诜与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好上了。那时赵佶虽坐冷板凳,但酷爱诗词书画,倒也不寂寞。
共同的爱好让这两位不同辈份的人(王诜是赵佶的姑父)越走越近。后来,赵佶当上了皇帝(宋徽宗),王诜也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曾出使辽国,封开国公。
王诜死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23年后,北宋被金灭亡,宋徽宗成了俘虏,受尽屈辱。王诜死得早,没有成为金人俘虏,保住了尊严,也算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