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从培养习惯开始。“知行合一”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知”是知道,“行”是行动。就是把有益的道理转化到日常的行动当中。比如,人人都知道每天健身跑步对身体好,但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这就是典型的知易行难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笔笔皆是。
行动是受到很多条件影响的,有外部的环境、也有内部的原因。这些种种条件构成了一系列的约束,而就是要在这种种约束下行动。最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实践,进而产生了新的看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有了初步的路径。
总的思路就是,形成一个一个的自动执行程序。就像电脑开机会启动一系列程序类似,我也给自己的大脑设定一些必要的程序。人的大脑和计算机不同的是,人类大脑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是可以需要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这是一柄双刃剑,这种自适应性是需要一定时期的训练的。比如你要养成跑步的习惯,科学家发现要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3天,所以就要至少23天内不间断地跑步。从我个人来讲,很少做一件事情连续23天。这也是培养的习惯的困难所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因为你在修改、建立新的大脑回路。正式这种痛苦阻碍了大多数人的进步。
但是,一旦度过了最初建立回路的痛苦期,就会慢慢的形成快感。之后你的每一次练习都会加快回路的运行速度。这就是高手和业余这的区别。所以培养习惯,是自我控制、自我进化的最好方式。
我要培养的是一系列的习惯。那么如何开始呢?首先选择出几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习惯。从主要矛盾开始解决问题,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把它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刚开始时不要贪多,两个习惯就够了。以每天为单位,记录执行这些习惯。这里涉及到一些问题:
- 行动安排
习惯是由一个个行动形成的。那么怎么安排这个行动的。每天都有一系列的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事件。如果没有很好的安排,哪些培养习惯的时间就会无处安放,这样下去就会养成惰性,习惯培养也就是一句空话了。最好是将培养习惯固定的安排在某一时间。根据习惯的性质、频率和脑力消耗值进行安排。比如跑步这项活动,可以每周2-3次,放在晚上完成;而写作这些习惯,是希望每天都能完成的,并且其具有典型的脑力劳动特点。所以最好放在精力充沛的早上进行。 - 完成准则
一个行动总是需要休止符的。培养一个习惯也要问自己什么时候结束。结束的标准有两条,一种计划内结束。就是行动满足了刚开始制定的指标,比如跑步多长时间;另外一种就是计划外终止,比如没有完成指标,但是无法继续了,或者有突发事件发生了。 - 反馈指标
反馈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下一步行为培养的方向。反馈指标决定了行为的进化方向。随着习惯的培养,指标会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要记住,希望的螺旋式上升的,就是一定又有满足和不满足的情况出现。指标的递增速度也是需要细细考量的。太快的话完不成,太慢的话效率低。这里面也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