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农村通讯还很不便,有电视的人家屈指可数。这些人家自然就成了人们干完活后最爱去的地方。那时我刚上小学,还没迷上看电视,可大人们爱看,爱大家在一起看电视的氛围。
西部山里天黑的晚,虽然太阳早就躲到了山的那头,但整个世界还是亮堂堂的。田埂边放着的一大壶水已经见了底,两点钟吃的晌午也消化殆尽,今天早点收工吧。农活干完后,大家三三两两扛着锄、背着猪食回家煮饭吃。刚吃完饭,一看桌上的闹钟七点多了,然后匆匆忙忙喂了猪,就把碗筷丢着赶来我家看电视。熊猫牌29寸的彩电,硕大的机身对小孩子来说算得上庞然大物。堂屋里摆着旧沙发,其实根本没有真皮,用粗麻布裹着海绵当坐垫,里面是木架撑着,外面缝上人造革。这回人来的不少,都是邻里街坊和亲戚朋友。有人家里条件差些,只有电灯泡是唯一的电器;也有家里有黑白电视的,到这其实就图个热闹。几十年前还没有包产到户,那时大伙儿常在晒谷场看电影,放电影的人走街串巷,今天在这个村明天在那个村,轮流着改善乡里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家凑在一起惯了,渐渐成为一种传统。
新闻联播结束了,人群开始涌进屋里。哪知今晚人特别多,里面实在挤不下,不如把电视搬到院里吧!大人们搬电视和下面的柜子,小孩子们将家里所有的板凳都搜了出来。终于放置妥当,大家坐着聊天等广告结束,几位妇女抱着刚睡着的孩子站在旁边。电视剧的片头曲响起,顿时没人说话了。我根本不关心电视里放的什么内容,忙着和几个小伙伴在后面打闹,不时被大人指责几句,让我们声音小点。所以我如今记不起当时放了什么,不过大伙儿看得津津有味,都觉得一晚上两集真是太少了。一想到明天还得接着早起干活,只好带着不舍各自回家睡去了。
时间慢慢溜走,大家生活渐渐改观,有电视机的越来越多,来家里看电视的越来越少,直到从某一天开始,再也没有人来看电视。之后的日子,电视在我的世界里越来越重要,直到上高中为止。乡里的文化事业如此落后,竟然没有一家书店,无书可看成了我童年的遗憾。电视变成了与外界唯一的联络工具,没有书但是我能看读书的栏目。《子午书简》和《百家讲坛》可以算作一种弥补,更多的时间我留给了电影、电视剧和各类节目。我沉迷于那些我没有见过的人和世界,看了一部部电影,一集集电视剧,听了一首首点歌台的歌曲。后来我离开了山村到城里求学,电视与我渐行渐远。我习惯了没有电视的日子,也习惯了有书相伴的日子。
时过境迁,我当时无法想象如今抖音、朋友圈遍及农村的场景,智能手机泛滥,电视剧式微,它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我也再看不到那么多人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了,却随处可见那么多人在一起低着头玩手机。在我还没有忘却之前,我想把这些记忆写在纸上,以免有一天忘记了曾经的生活,忘记了曾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