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医院一个心理学的继教课,授课老师是学精神分析的,也是以前我孩子的第1个咨询师。她上课举了一个外国孩子玛格列汀故事,大意是一个4岁的女孩子玛格列汀因出现幻觉,并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通过4年的心理咨询进行精神分析,最后痊愈。授课老师大致讲了分析的过程, 总结大致包括付诸行动—言语—澄清—意识化。虽然对那位女孩有效,4年时间是治愈了,我真佩服那位孩子妈妈能坚信并坚持这种治疗。因为咨询师说有可能前面一年时间,孩子都可能不能开口描述她的感觉。
我带老大给这位授课的老师做过8次咨询,对孩子来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因为每次孩子都是在那里玩自己的。虽然对我来说还是有些用处的,但当时焦虑的我已经坚持不了这样感觉低到无效的咨询,我又拜访其他咨询师,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在各种免费心理学的群里学习,这里面包括刘老师的学习群。在8次咨询后刚好放寒假,孩子不愿意再去咨询,我也觉得没啥用处,就没再去了。但我自己因为开始接触心理学,尤其是在刘老师的公益课中学习到首先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焦虑才不会拉低孩子能量,在一个线下心理学中学到家长要闭嘴、给钱,也积极和孩子学校各科老师联系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后来慢慢好起来,能上学了,虽然开始成绩不好,但一直帮她疏导,一有进步就一顿夸,孩子也越来越有活力,这学期没请过一天假,而且也喜欢上学,期中成绩还考了一个挺不错的成绩。
心理学流派那么多,对于只是心理不够健康的并没有严重到精神疾病的人来说,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才是最好的。而焦点和叙事,不仅能较快解决问题,还能教会来访者如何看待问题的正向面,如何聚焦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本身就能从根本上帮助到来访者。
当然并不是说焦点叙事最好,毕竟心理学的大门我才刚刚迈进来,我还什么都不懂,我目前自己也作为来访者在接受精神分析的咨询,但回想孩子当时的情况,作为一位消费者,我感觉焦点叙事能更快见效,更快安抚老母亲焦虑情绪,在那个当下做到陪伴孩子时不拉低孩子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