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量在无形中影响决策
上了个大学,感觉全世界都在谈恋爱。。。
前不久有一场初中同学聚会,和之前比较玩得来的几个好哥们围坐在一起,聊起了每个人的现任女朋友,当然不包括我。于是,我们当中的单身狗们便要求爆照,其中有一位男同志,亮出了他和现任女朋友的合照给大伙看
有人看了照片后说到:“这不是你前任么?”
“哪里,现在的!”他马上辩解道。
当我拿过照片定眼一看,确实长得和他的前任很像。
的确,人还是比较偏好熟悉的东西,对于与过去相似的美好事物都会有种莫名的好感,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让我们产生了“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的错觉。
这种好感会在某些时刻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而我们有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做了这个决定,然后称它为直觉。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好事,好感只是短期的心灵满足,落地于生活实际才是恰当的考量。
02
存量会限制思维,影响决策
有这么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美国圣地亚哥有个科特大酒店,生意火爆,于是电梯不够用了,便请来了好几位建筑师和工程师,商讨着怎么在原本有限的空间内多增设电梯,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只能决定在每层楼室内凿一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就在方案准备实施前,工程师们之间的谈话被一名清洁工人听到了,清洁工人补了一句:“为什么不把电梯装在楼墙外呢?”工程师们听后恍然大悟,开始重新规划设计方案。据说,户外电梯就是这么来的。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储备,但始终是有限,当我们吸取了某一种知识后,知识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一个框框,使我们的思维被局限在已有经验与知识的当中,很难跳出来,也很难做出更加有效的决策。
我们没有办法克服自身的思维局限,但我们可以增加我们决策的有效性,当我们要进行某项重要决策的时候,最好多几个人一起探讨,多一个人就多一种可能性,而且最好是和不同行业里的人探讨,跳出自己行业的思维局限。
03
摆脱沉没成本,做理智的选择
关于存量,在经济学当中也有一个相关联的词叫作“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可改变。(来自百科)
让我们回想一下,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这些场景。
场景一: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上市了,于是兴高采烈地买票去观看,看到一半,发现是一部烂片,实在看不下去,但想了想电影票的钱已经花出去了,直接走人太可惜了,于是就算闭着眼睛也要坚持把电影看完;
场景二:心情不好的时候买买买,买回家后发现很多东西基本上都用不着,丢掉又怪可惜的,于是堆积在家里,一放就是几年,惹了不少蟑螂还有灰尘;
场景三:和对象交往三个月了,自己付出了蛮多的,可由于越来越熟悉了,才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难以磨合的地方,虽然不合适,但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就先将就着过吧:
场景四:大学学费这么贵,课又很少,每节课算下来得几十上百块呢,不能浪费!于是花费时间继续上着令自己感到厌烦的课程。
以上场景都是说明同一个现象:我们有时候太过于看重那些沉没成本,不愿意抛弃那些已经付出的东西,从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我们原本可以:走出电影院,去公园散散步;捐赠那些用不着的东西,换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勇敢地说分手,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学会逃掉一些“没用”的课,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倘若过度眷恋沉没成本,继续着原来的错误,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有人买了一个苹果,可惜放久了,烂了,舍不得扔,于是吃了烂苹果,最后住进了医院;有人爱上了一个烂人,付出了很多代价于是选择将就过日子,最后结婚,怀孕,可烂人还是跟着别人出去浪了;有的人好赌,也是因为放不下沉没成本,总想要咸鱼翻身,结果死在泥潭;还有的骗局,就是利用人们天生看重沉没成本的心理,要你先付一点,再付出多一点,再付多几点,最后骗子拿钱走人。
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被沉没成本所干扰。
关于决策,我还想到一个10-10-10决策工具,讲的是当我们做某项决策的时候,可以假想我们做出选择后经过十分钟,我们会对我们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评价?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在思考十个月后呢?十年后呢?经过这番思考,答案可能就浮出水面了。
决策的时候最好向前看,想想能给未来带来什么;还有,做完决策之后思考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
人一生中经历过的每一次琐碎的选择,都将刻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轨迹是多彩绚烂的,懂多一些道理,也许就能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