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评价托尔斯泰有一个伟大的发现——他发现了一种刻画生活的方法,这种方法和我们关于时间的概念相契合,令人感觉愉悦。
如果做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说托尔斯泰的语言切合读者的脉搏跳动。托尔斯泰构筑的人物大厦一般是这样的场景:“当我们坐下来读他的作品时,似乎能感觉到他小说中的人物正和经过我们窗下的人物以一样的节奏活动着。”
换句话说,它给温和的读者一种平凡的现实之感。
无疑,纳博科夫是把社会主义文学倡导的现实主义换了一个说法,他形象地说:“普通俄罗斯读者会告诉你吸引他们的是托尔斯泰小说中绝对的现实主义,是邂逅老友或重游旧地的那份激动。”
然而,这只是现实主义的表面现象,因为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也能把这种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正的问题是,托尔斯泰是如何吸引普通读者?他有赋予自己的小说以时间价值的天分,“这些时间价值和我们的时间感恰如其分地吻合。”是这样的。
不过,我们只说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也是纳博科夫调侃老托的。纳博科夫替读者把这个问题指了出来,他说非常奇怪的是,托尔斯泰在处理客观的时间观念时是非常大意的。比如,在《战争与和平》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有些孩子长得太快了,而有些孩子又长得太慢了。
第二卷第一部开始的章节“罗斯托夫从军队回到莫斯科家中”,这几节里出现的孩子的年龄问题太明显了,以至翻译者不得不自己出来作注解释。
第一节中:
罗斯托夫觉得,在大家相爱的温暖的感受中,半年来第一次在他心中和脸上露出了那种孩子般的笑容,这笑容是他在离家之后从未有过的。
这“半年来”时间是译者改过来的,原文为“一年半”,罗斯托夫参军作战时间是1805年夏,他这次回家是1806年初,所以,正确的时间是“半年”。再有:
娜塔莎站起来,好像女舞蹈家一样地用脚尖走出了房间,但她那样地微笑着,只有幸福的十四岁的姑娘们才那样微笑的。
同样,此处小说中的“十四岁”是修改过来的年龄,而娜塔莎的年龄在原文中是“十五岁”,我们参考罗斯托夫从参军到归来的时间只有半年计算,她不可能长到十五岁。我们知道,娜塔莎是在第一卷第一部中就出场的,其中第8章节里写到娜塔莎十三岁,索尼亚十五岁,而这里,疏忽的是连索尼亚也到了十六岁。托尔斯泰把她们的年龄全都搞错了。(俄国人算年龄是这样吧!)
不过,究竟吸引普通读者的托尔斯泰小说的时间价值天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时间价值和我们的时间感恰如其分地吻合。”我理解不外乎是他在小说中写到的日常景象中赋予生活的美好意义,如:
尼考拉·罗斯托夫在莫斯科所过的一八O六年的初冬,是他和他全家最幸福最愉快的一个星期。尼考拉带了许多年轻人来到父母的家里。韦啦(女字旁)是二十岁的美女;索尼亚是十六岁的姑娘,象初开的花朵那么艳丽;娜塔莎半是少女,半是孩子,有时象孩子一样有趣,有时象少女一样地娇媚。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纳博科夫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