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啡生涯
(30天实践之日更第3天,4月份酷啡要坚持日更了)
转型4个月,从外企白领到自由职业者的转变,并不仅仅是转行这么简单。
虽然之前也经历过三次换公司、换行,但这次的转型却是彻头彻尾。
最大的感受是“不确定感”,虽然自己也做好了准备,下足了决心,但是每当被问到(当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你做什么工作的时候,都会迟疑几秒钟,”我是自由职业者“到”我是生涯规划师“,连我自己都对”自己是做什么”产生了怀疑。
”转行“这本书对于职业身份的问题写过这么一段话:
无论你对之前的工作有多么不满意,你离职之后都会画临着有关职业身份的大问题。我是谁,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来源。工作和社会关系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框架,而我们在这个框架内,安排各种事情并对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事情做出决定。当这一框架尚未确定的时候,在我们意识到这一框架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时候,我们会不知所措。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弄清了这个问题,过段时间之后,这个问题仍然会再次困扰自己。究其原因,还是来自“不确定感”。
是的,十几年的工作确实也给我提供了一定的框架,这个框架里包括工作环境、做事流程以及要做的事情,突然之间这些全变了,有了“不确定感”也是正常的反应。
转型做自由职业者,刚开始最让我困惑的并不是没有固定收入这件事情,而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没有了办公室咖啡机,我无法每天早上喝到咖啡;以前送到办公桌前的快递我需要自己下楼去拿;当电脑出问题了不是叫IT, 而是自己要解决;以前每天喝的星巴克24元美式咖啡,第一次感觉是那么的贵;用了10年的高大上的PPT几乎用不到,用的更多的是word、简书、公众号;以前不太喜欢高调晒朋友圈的我,为了打造个人品牌还是需要积极“晒”......
其实,转型就像旅行途中转换目的地到别处旅行,虽然你可以提前做好攻略,但在旅行中有迷失方向或迷茫的时候,这些都是转型的“中间区域”,这是一个“两不着边”的心理区间,因为两边都充满了变数,所以失去了自己的心理落脚点,这一中间过程并不是换工作、换行业、换头衔这么简单,它是一种心理区间。
转型初期,会处于两个自我之间一只脚稳稳地踩在旧的世界里,而另一只脚则试探性地踏入一个未知的新世界。这是一段充满了期待、迷茫、恐惧和各种其他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混沌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会在维持现状和拥抱未来间犹豫不决,在渴望牢牢地抓住过去和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未来的冲动之间举棋不定。
好在,通过多年的折腾,我在中间区域待的时间并没有太长,现在已经把两只脚放进新世界,正在努力迈步向前。
我已经拥抱了我的新世界,买了胶囊咖啡机(咖啡不能断^^), 心甘情愿当女汉子,非常享受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能接送孩子的小日子,最重要的是,多年折磨我的“星期一综合症“已经离我而去,每天早上起床还能跟孩子幸福的待上一段时间。
偶尔恐惧还会来袭,但是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转行“这本书曾经提过,“从一个人决定离开一个公司到他真正走出这一步,平均需要3年时间。那几年是比较难熬的,也没钱可挣。我也用了3年来过渡。”
转型的过渡期有时候会很长,我之前换3次公司的时候都试图要转型,但都没有成功,还是回到了旧世界。第4次,2016年11月我找到了生涯规划这个方向,经过1年的本职工作 + 兼职做生涯规划,后来从公司出来全职做生涯规划师,短短4个月我已经实现了从0到3K的微小起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恭喜我已经上路了。
想到李一诺说的那句话:
忘了年龄,别忘了理想。
脚在泥里,眼放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