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文念
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然功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传习录》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王阳明先生认为,知即是行动的开始,行则是知的完成。有知必定有行,若无行则绝不是真知。
知道辣椒的味道,一定有品尝过辣椒的行为,如果没有,怎么可能真正知道辣椒的味道呢。
知善知恶是知,为善去恶是行。王阳明先生不仅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而且还身体力行。
有一天,王阳明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心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农很着急的请求想要见先生一面。见面之后,老农并没有跟先生谈起任何关于学问的事,而是想跟先生做一笔买卖。
老农着急的向王阳明先生说明了目前家里糟糕的经济状况,需要用一大笔钱。想把一块好田卖给先生,换点现金解燃眉之急。
王阳明先生听后当即拒绝道:“君子应成人之美,不可趁火打劫。你是农夫,田地是你的生存源泉,我若买了你的地,你是能解了近忧,可将来怎么办?”于是王阳明决定,借给老农所目前需要的钱款,等有钱了再还。
老农非常感动,拿着钱千恩万谢的走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王阳明先生和学生们到山上去游玩。在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王阳明先生看向山凹处的一块田地,不禁赞叹道:“你们看,那里面山背水,远看如菩萨莲花宝座,实在是风水宝地啊。”有学生试探性地问道:“老师喜欢这块田地?”
王阳明喜形于色:“怎能不喜欢?良知能知善恶,它告诉我这是‘善’的,我真是如喜欢美色一样喜欢这块田地。”随即,王阳明脸色呈现出遗憾的神情,“可惜它不是我的。”有位学生学生笑道:“它理应是您的,只是您舍了。”
王阳明迷惑地看着这个学生。这位学生解释道:“这块田地就是几日前那个来和您做买卖的老农的。他当初要卖给您的地就是这块地。”
王阳明“哎哟”了一声,人人都能听出他语气里的懊悔。可语音未落,王阳明马上扼腕顿足,说道:“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知善知恶)。学生们不解。王阳明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紧闭双眼,静如枯木。
许久,才睁开眼,看到弟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神态,他缓缓说道:“我刚才的那想法就是私欲啊,欣喜的是,总算被我克掉了。”(为善去恶)众弟子恍然大悟。
王阳明先生并没有像其它宗教或流派 那样塑造完美的偶像供人膜拜,而是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像普通人一样就在世俗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为善去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