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开始2个月左右,手上接了一些师傅给的简单产品,产品都是做了很多年的成熟品,有一部分产品在代加工工厂进行生产。因为职位是产品品质小组负责人,所以虚拟的也算带着一个质量团队。
说起来,职位上是这个质量团队的leader,但团队里都是有着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们,我这只菜鸟,只能礼貌而微笑,一旦出了问题,还得这些技术咖们上线去解决呢,跟着上线、边看边学、做好陪聊、谦虚高捧、记好笔记、整理好信息组织邮件、发好报告。。。。。我把自己定位成服务岗。现在回看那段时光,也许正是由于没有任何实质工作的协调leader岗位,才让我一个入职时自我介绍都颤颤巍巍的人,变成现在八面玲珑,见仁见智的看起来外向的家伙。
团队里面一位质量工程师,要去外包工厂做常规的Audit,师傅提醒我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去看看自己负责的产品所在的工厂,我小心翼翼地跟马老师申请,她非常愉快的支持了这个申请。比我早来一个月的师傅,本科毕业后在国企工作了一年,后来考到香港去读研究生,我们两年龄相仿,但实际工作中,明显看到他处处都很成熟(比起自己),当时年轻,往往到这些点上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自卑和嫉妒的情绪自己也分不清楚,所以,虽然我们同桌3年,但关系也仅限于一般的同事关系,这和我内心隐藏的那点自卑和嫉妒是有关系的。回看十年前的自己,真是幼稚、莫名自尊,这种作风,其实让初出社会的自己,在职场上和感情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丧失了很多机会。 年轻不再,成长的路上,我自感慨,比很多人晚了几步,现在的距离已经如复利一样,很难再追回了。
在我现在这个新环境中,成熟期的优势对比非常明显,从进入这里的第一天起,就知道欣赏他人优点的价值,我能从每一位富有明显特色有点的同事身上求取自己缺少的点,组合成自己需要的面,真心赞美他人,虚心求教,所以,虽然行业不同,环境不同,即使初来乍到,依旧形成了自己与人为善、全面妥帖的风格。那个初入职场时需要几年时间养成的风格,在这里,几个月就已经全面铺开了。 因为,年轻不再,年轻时交的那些学费和时间,现在已经融入了我的人格特色中。
回到第一次出差这个时间上,那位质量工程师是一位中年同事,从计划出行开始,就非常有趣。我们约定好时间、班次后,我正常下单买了来回的动车普通座位车票,到了车站快上车时,他上了商务舱,到了目的地后,我小心地询问他座位的事情,他跟我说,出差他从来都是买商务座,这个距离又不远,差不了多少钱,公司不会在意的。回程的票,他同样买了商务座,劝我退票重新买,我笑笑,说算了,都已经买了,不换了,麻烦。 其实,从这一次出差开始,后面有无数的出差出国情况,但每一次,我都是买正常车票机票,从未听从过这位师傅的劝诫,商务座出行过。有一些原则我一直在默默地遵从着,比如开车不夹塞、比如不往窗外仍垃圾、比如垃圾一定会扔进垃圾桶、比如过马路不闯红灯。。。。。这些看起来很傻的行为,或者用马先生说的不适合生活在中国的行为,我却执拗地认为,它们是不能打破地坚守,是不可撼动的自尊。
出差两晚三天,每天中午都有乙方请可吃饭,晚上都有项目内的乙方工程师作陪,竟然还有打台球这一类的娱乐活动。 那个平时在公司里非常普通的质量工程师,在这里,让我见到了甲方的“尊贵”,车接车送,初入餐厅、台球厅,被乙方的领导和工程师们尊敬地对待着,在产线巡视时地气势,是我有点惊讶和震撼的昂首挺胸,每一个发现都被小心翼翼地回应解释。 我跟在他后面,像是个小跟班,也卷入这场游戏中,我印象特别深刻地一个小事,在去台球厅地路上,我看到一个卖水杯的地摊,像平时一样挪不开步子,选了两个,立刻就有我叫不出名字的乙方同事迅速把钱给付了,吓得我不敢再停留。 这两个水杯到现在都还在家里,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想笑,那个别人抢着为我付钱的时刻,人生中再也不会有了吧。
现在,在软件行业,我们称甲方为甲方爸爸。短视频上有个搞笑地吐槽:怎么能称甲方为爸爸呢? 爸爸在家庭中是多么辛苦而卑微地角色,我们对待甲方,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分明就是孙子的尊贵啊,所以我们应该称甲方为甲方孙子。。。。。。
从业十年,无论是前8年的通信行业,还是现在的金融IT行业,好在一直是甲方,没有经历过乙方爷爷们的卑微。在现在的团队中,正是因为过往甲方的经历,让我越发提倡平等,对自有员工和外包员工,我们需要做到一视同仁,至少观念上需要如此。离开了这个舞台,谁又是谁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