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窗非常小,很难形成“满地为霜”的感觉,现在学术界通常认为,“井栏”是一种最为可信的说法。井栏有数米高,形成一个方框围住井口,跟古代的床很像。
古时人们喜欢围井而居,井边成了居民们活动交流的公共场地。成人在此或取水或洗涤,夏夜来这里聚会纳凉,同时谈天说地。孩童也爱在对着家门的井栏外的空地上玩耍。
所以现在部编本教材已经把床前明月光的床改为井栏的意思,一年级的教材就有静夜思了哦
2.孙对胡,行对适,适有往的意思,者对之,都是虚词,不是“某个人”的意思,所以“周作人”就被pass了。以“胡适之”对“孙行者”,不仅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而且化用典故,妙合古今。 “胡、孙”成对。
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其他考生对的五花八门,有对“唐三藏”,有的对“猪八戒”,只有一位考生周祖谟对出了“胡适之”,陈寅恪喜出望外,宣布周祖谟可以选择清华大学任意的专业学习。
周祖谟最后选择了学费比较低的北京大学,并且成为了胡适的门生[捂脸][捂脸]
3.古人结婚时不光要“喝交杯酒”,重要的是还要行“结发礼”。在古代,头发一直就是爱情的象征,尤其对于女子而言,头发的散与结可来不得半点随便,为人女者,不可挽髻,为人妻者,不可散发~
结发同心,就是把自己的头发和命中注定的那人的头发缠绕在一起,以示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妙就妙在那个“结”字。
4.“美”字的最初含义是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很多家长可能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作“羊”、“大”两个字。
5.中国民间把生男孩叫弄璋之喜,表示将来是要做官的。
弄璋之喜来自于《诗经》,“乃生男子,载寝之牀,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意思是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丽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
生女孩,叫弄瓦之喜,但是别理解错了哦,此处的“瓦”是梭子的意思,表示女子心灵手巧,不是瓦片的意思哈,更不是造房子。
6.期颐是100岁,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7.这道题比较容易误选A,在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后来苏轼到了密州,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恰逢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8.这里说的“一门父子”指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家。老苏苏洵是父亲,著名的古文家,代表作有《六国论》等。大苏苏轼(苏东坡)是哥哥,诗词歌赋书法音乐样样精通,是文化界如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小苏苏辙是弟弟,著名的古文家,代表作有《新论》等。父子三人均是列入“唐宋八大家”中,占了八分之三,可见家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