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生长在农村的90后,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外加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我勉强进了一所二本大学。四年后,大学毕业,通过努力,参加招考,进入到了省会武汉的一所公办学校。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再简单不过,但是于我,内心却是有着万番思绪的。由此,来听一听一个90后农村大学生的自白吧。
我出生在一个务农为业的世家,父母都是普通老实的农村人,在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些村里的孩子不念书辍学的,我们那时司空见惯,没有谁会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是还好,我小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父母也深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跳出农门”的道理,所以一直到我上初三之前,一切都还算顺风顺水,危机发生在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我那时贪玩,学习成绩掉下去了,结果初三进不了实验班,我的妈妈得知后,苦苦在学校哀求教务主任一下午,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对我说:“你不要玩了,要努力呀。”我那时还小,但我深知,妈妈心中的那份痛。
这是我当时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农村与城市差距概念时,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心底里也有了烙印。高中时也有一些事情是令我记忆犹新的:比如我为了能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选择读艺术专业,第一次没考取又选择复读等,这些也都是我心中的痛。但还好,我在第二次高考时考入了一所二本大学,要知道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我们同龄的几个发小可都是上的大专,所以这件事对于我们家来说,可谓一件大喜事,我们家当时还摆了升学宴。
进了大学,和同学交流后,我才发现,我们整个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是来自城市的,而且他们好多进这所大学都是失利没考好才来的。我当时的女朋友,她说她是补录进的这所二本院校,听完了一大波这些言论之后,我才猛的意识到差距: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进的大学,那些城市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进来。是我们努力不够吗?不是;是我们智商太低吗?也不是;是我们不爱学习吗?更不是。究其根本,是城乡教育差距造成的,而这种差距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我们在体育、艺术、计算机这些课程中,一定是较城市孩子差了好多。我记得我大学第一次对同学说:我不会做PPT的时候,他们感到很诧异,因为我当时真的是除了QQ,啥都不会。而且因为错过了关键期,我们再学起来的难度,也是较他们大了好多好多。而在平时的一些社团活动中,往往那些需要展示自我的平台上,鲜少见我们这些农村学生的身影。在大学这个等级主义最不明显的地方,其实已经在无形中把等级划分的异常清晰了。
毕业后找工作,我还算顺利的考进了公办学校做老师,但是进来之后才知道,原来绝大部分的都是走了后门,而我却浑然不知。还好,我没被潜规则,我一个农村的孩子能进入到省会城市的单位工作,我真的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关系,但是我还是进来了。在我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公平,努力后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所以呢,这也能对我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我总会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要努力的原因,便也不会把事情的不成功归结于客观因素,但在我的内心里还是真的羡慕那些能够有人把一切都安排好的城市孩子的生活。
作为90后的新生代,加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这一些“农二代”表面上看着和“城二代”没差距,但其实却相差甚远。而这种差距,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却显现的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现在到了该谈婚论嫁的阶段的时候,尽管我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我想要在一个新的城市立足,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面对着买房买车的压力,还有如何融入进这个城市的茫然,建立新的交际圈和人际圈等等,都是需要去面对的难题。而这一切,作为城市孩子完全不必担心,他们有房有车有现成的人际关系,他们只需一份足够养家糊口的工作,生活便能过的有滋有味,而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却还在为实现一个个目标奋力奔跑,丝毫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贫瘠的黄土地上,善良的农人们一代一代繁衍,他们渴望着外面的世界,他们唯一选择出去的方式只有努力读书,跳出农门。但奈何,这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而是一扇比墙还难翻越的门,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等待如此漫长,但愿结果很美好。
一个90后农村大学生的自白,其实也是我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