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策略动态因子,在2017年7月这一个月,上涨了16.23%,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月的心情,那就是开心。
但是好景不长啊,从2017年8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资金曲线就开始往下飞驰。
直到昨天(2017年8月11日),收益从16.65%变成了6.48%,整整回撤了8.71%,真实过山车一般的感受。
还好终于收到了止损的提醒,我赶紧根据策略要求清仓了,不然我都不清楚是否还能看着它继续下跌。
最近的大幅回撤,其实因为统计效果最好的因子正在衰落的过程中。
但是由于之前的强势上涨,目前依然排在前列,也就是策略依然会使用这样的因子进行选股。
我在想,是否有办法避免这样的情况,进而控制大幅的回撤呢?
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回测之后,我发现不仅回撤没有得到控制,连收益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此处就举其中一个例子,增加因子周排名前五和月排名前五的筛选:
通过归因分析发现,月度收益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恶化了:
是不是回撤根本没有办法控制?
如果在之前,2016年的时候,我会明确地告诉你,二八轮动小市值可以做到。
因为小市值策略之前有壳价值兜底,再怎么下跌,也存在一个底线。
不过现在政策发生了变化,小市值没有了政策底,自然回撤就大了:
这是二八轮动小市值的模拟盘,最大回撤是20.77%,远高于回测时的12%。
但是,没有东西兜底的策略,能过做到短期回撤控制得很好,长期显著地跑赢指数吗?
对于这一点,我没有答案。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大幅的回撤并影响查理·芒格成为伟大的投资者。
以上图片来自于雪球的文章《激辨!投资中到底要不要控制回撤?》
也许是能力还不够,也许是确实没有办法,不过摆在我面前的都是同一个事实:
想控制回撤,但是做不到。
假定在投资之后,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对回撤进行控制,那么应该做什么呢?
让波动处于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我们用的一辈子也用不上的钱来投资,其实不必担忧其中的波幅。
只要我们购买的是一直在成长的公司,今天的下跌的净值,总有一天会涨回来。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买到这样的公司,那就购买指数基金。
因为指数基金那稳健的选股策略,使得它们有持续上涨的可能。
当然,如果我们不满足指数基金较低的回报,也可以参考它们类似地构建自己的量化策略,当然一定要是稳健的量化策略。
如果以某个指标的有效为基础,那么很可能会像小市值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开始失效。
其实,对于回撤的控制,更多的是在投资之前,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实现。
虽然从八月开始,动态因子策略回撤了8.71%,但是该策略所投资金额只占到我总投资金额的一半。
所以我的总回撤,其实只有4.5%。
当然回撤下降了,总的投资收益也在下降。
这让我想起来了一句话:
“盈亏同源,那些让我们盈利的,也会让我们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