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闺女每天回到家都会主动去观看一部叫"Paw Patrol“的英文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每集长20分钟左右,剧情是一个小男生Ryder领着几个狗狗救助他人,每集都是不同的救助对象,故事非常有趣,狗狗们也很可爱,不过令我感到神奇的是半年后她居然能听懂一些我讲的英文,而我达到她的这样一个效果曾经花了四五年,难道动画片对于女儿是什么灵丹妙药?亦或是女儿跟我有什么不同吗?
之所以会观看这部动画片,全是因为去年她去北京老高家遇到老高家儿子在看,她就跟跟着看了一会,回到青岛就吵着要,所以才引上这条路。而Paw Patrol吸引她的是剧情、是人物,根本就不是什么英语学习,我也没有想到她能看着动画片把英语给学会了。
英文对于女儿而言跟中文一样都是平生首次接触,接触之前她的大脑相当于一张白纸,动画片的清晰画面、节奏紧凑的剧情、充满悬疑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力,在看这部动画片之前她就对狗狗非常喜爱,比如在小区了见到泰迪狗就主动上前打招呼。
虽然不懂英文,但是她依旧懂得“狗狗们”,也就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她多是认识的,大部分故事情节即使没有英文她也能懂个七七八八。
二语习得论的开山人物Stephen Krashen在提出“外语学习五大假设”的时候,点出了外语学习的首要前提是“可理解”,他还将可理解比作食物的可消化和可吸收,正是他的创新性观点为外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Stephen Krashen是在上个世纪中期提出他的观点的,在他的一个演讲视频中,他也提到了“In my opinion, We all acquire the language in the same way”, 然后他也提到了外语教师过多的去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差异性,而忽略了共性。
虽然Stephen 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开创性价值,不过他只是从定性的角度去描述了多数人获取语言的方式,没有对外语甚至是语言学习的入口给出清晰的定量性阐述。
既然他认为所有人学习语言的起点是一样的?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
既然学习外语的首要前提是可理解,那么哪些学习素材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可理解?
又是什么器官和机制帮助我们所有人实现语言学习始于同一个起点?
习得语言的共性跟人类生理器官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关系?眼睛、耳朵或者身体等五种感官对语言学习起到什么作用?
大脑是如何将五种感官输入信息转化成语言的?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与输出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Stephen Krashen在后来的研究中就没有再深挖下去,而是转向了他提出的“五个假设”的应用。
再回到我家闺女“看动画片偶得英语”上,观看动画片需要用到眼睛、耳朵和大脑,假如按照眼睛和耳朵分类,那么动画片又可以划分为图象、声音两类信息,眼睛负责采集图象信息,耳朵则负责声音信息,大脑负责把两者汇集在一起处理。
图象信息首先帮助闺女理解动画片主要情节和故事,声音也对理解起到极大辅助作用,而动画片中的语言只是起到人物之间的沟通作用。
对于照片、图象的理解是全人类的共性,这个是可以被照相机的流行、照片的风靡所证明的,既然图象可以被理解,那就不妨将图象语言算作Universal Language的一种。
02
之所以提出“Universal Language”,第一是受到乔姆斯基的启发,他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所著《口语行为》的评论,也有助于发动心理学的认知革命。
诺姆.乔姆斯基
研究领域:语言学 | 认知科学| 分析哲学| 政治评论
句法是以形式的语法为特征的,具体而言就是一种不受语境影响并带有转换生成规则的语法。
-维基百科
乔姆斯基最大的贡献不是语言学的,而是心理学的,他的论据和观点将心理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认知领域内。
首先,头脑是“认知的”,或者说头脑中包含精神状况、看法、疑惑等等。先前的观念甚至不承认这一点,认为只存在“如果你问我想不想要X,我会回答是的”这样的逻辑关系。而乔姆斯基则相信通常的看法一定是正确的,即头脑中包含看法甚至无意识的精神状态。其次,乔姆斯基认为成年人的大部分智力活动都是“先天的”。尽管儿童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某种语言,所有儿童都天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得以在最初几年中很快吸收几种语言。后来的心理学家将这一论断广泛应用于语言问题之外。最后,乔姆斯基将“模块化”作为头脑认知结构的关键特征。
-维基百科
上文中提到的“儿童都天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就是革命性的观点,儿童的大脑只要实现将图象与语言的关联,也就实现了自如运用这种能力的目标,也就是儿童天生具备“语言习得、生成的能力”。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促成了另一个重要概念的的生成,这就是"Universal Grammar",暗示我们学习外语并不需要可以学习语法,后来这个概念被延伸到语言分析和构词领域,在国外外语教学领域也逐渐发现在外语学习进入高级阶段之前并不需要刻意学习语法。
如果说儿童天生具备“Universal Grammar”,那么是不是多数人也具备“Universal Language”呢?
这种“Universal Language”包括图象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触觉语言和情绪语言等等。
而对这些语言的理解是多数人能自然实现,不在需要可以的学习。
03
对“Universal Language”运用最好的出现在文化娱乐和艺术领域,像摄影、绘画、广告、影视、出版等行业早已经将图象语言和视觉传达玩得炉火纯青。
在外语教育行业,多数老师和学习者还是苦苦守候着文字语言,对于"Universal Language"的运用已有初步运用,不过并未成为主流,未来期待更多的教学者能引入这一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外语学习者也可以将更多图象、视频素材引入外语学习中,效果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辣根 | 探索最有效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