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争议比较大,有评价认为写的很好,醍醐灌顶;也有评价认为不知所云,生硬拼凑。有争议的东西,总归有它的价值所在。
先说说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这本书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人文科学经营管理之类的书看得不太多的人来说,不少观点对自己有一定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洗脑术,也就是如何去改变别人的想法,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结合既往读的书、学的课程,以及和朋友的讨论,现在觉得说服力、沟通力、影响力、领导力、谈判力、以及这本书的洗脑术,都是同一个思想,也就是在对方有选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你给他的这条路?你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副标题是如何有逻辑的说服他人,在这本书中论证的并不充分。说服有的时候并非靠逻辑,而是靠情绪。通过论证合理性来进行说服,只有当双方均是理性思维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和管理有些类似。
1、为什么要管理?
读完MBA,对于组织、架构、管理、战略、公司金融、人事等都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而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有一个问题MBA没有回答,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管理?MBA的课程几乎都是围绕如何进行管理来开始的。管理是一个成本很高的活动,那么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来进行管理?这本书给出了解释。
“雇员必须服从于一个大脑 ,他的行为要体现雇主的意志 。为了方便控制 ,高效率地将这些事情做好 ,实现自己的利益 ,雇主要保证他们不会与自己同床异梦 ,因此就有了洗脑的必要 。人们总是会有自己的思维 ,在很多地方会与老板的想法不一致 ,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 ,要做出同一个选择 ,他们与自己上司的理解也可能各不相同 ,其行为也会产生差异 。此时而言 ,管理就是 “洗脑 ” ,抹掉这些差异 ,让他们顺从于同一种思维 ,去执行同一种选择 ,就像设计好的程序 。”
“所有的洗脑术,都涉及到了三种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概念 :读心 、管理和控制 。让人为己所用 ,让人相信一个信仰 ,从而去让人们贯彻你的理念 。 输入信仰 ,并让他们成为教徒,这是最高级别的洗脑 ,没有人会拒绝信仰 ,除非你没让他明白什么是信仰 。人从生下来开始 ,就始终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找到信仰 ,人生才圆满 。因此 ,最好的管理手段从来都不是强制性的驭人之术 ,而是关于激发行动力 、凝聚力和忠诚意识的互动过程 。洗脑是所有公司不愿意承认 ,却是真实地存在着的公司潜规则 。它不仅普遍存在 ,而且无孔不入 。”
2、如何进行管理?
在MBA课程中讲了很多管理,包括体系建立、控制、反馈等,这些是理性的;这本书中提出的两点是不一样的,一是如何画大饼,或者说是给员工一个理想或者愿景,二是催眠。
“管理者对员工洗脑的方法有成千上万种 ,包括各种培训 、理念灌输和制度引导 ,但是殊途同归 ,最好的办法仍然只有一种 :打造一个让人深度信任的平台和环境 。在你这儿他可以赢 ,让他对此深信不疑 。”
“企业培训的方法出奇地一致 ,所有的管理培训计划都只有一个目标 :教会员工运用他们希望你接受的思维去思考 ,这样将永保无虞 ,当问题发生时 ,不用再教你怎么去面对 ,员工就会按照培训大纲上列举的逻辑去分析问题 。”
凡是魅力四射的人物 ,或多或少具备某种高明的催眠手段。出色的演讲者通常会带给听众不同的幻想 ,他们在听演讲时不是在接受道理 ,也不是听人告诉自己如何生活 ,而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 ,在寻找生命的信仰和近在眼前的 “世外桃源 ”。
书中提到对群体情绪的引导,这与另外一本书《乌合之众》有类似之处。
对于跳槽的原因,书中列了8点,基本覆盖目前的绝大部分的跳槽人群。通常我们认为跳槽是为了更高的薪水和职位,这部分人群有、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创业:这样的人属于较为清醒的群体 ,他们到这里工作怀有最直接的目的 :为今后自己的创业做准备 。当他了解到了行业情况 ,熟悉了行规 、制度 、技术 、成本等各项指标以后 ,一旦打好了基础 ,他就会果断地离开 。
●为了发展:他认为公司的发展目标与他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 ,或者他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影响 。为了他自己的发展前程 ,当机会合适时 ,就离你而去 ,到另一个更适合他发展的公司去 。
●为了挑战:这类人喜欢刺激和冒险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取得一些新的成就 ,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他认为在这里已经得到了全部 ,没有新的蛋糕值得他去追求 。
●希望变化一下工作的领域和行业的性质:有些人在找不到合适的定位时 ,频频跳槽 。比如一名公务员 ,在工作两年后突然发觉 ,自己更适合去跨国公司或者民营企业 ,而不是待在温室环境浪费时间 ,这是他离开的动力 。
●为了金钱:以金钱为目标 ,高工资是他留下的唯一因素 。一旦有人出更高的价钱 ,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
●感觉主宰行动:许多人的工作状态跟着感觉走 ,感觉好了就干 ,感觉不好立刻抬屁股走人 。他们相信生活需要 “顺其自然 ” ,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定性 ,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或者说 ,他们根本不想思考这个问题 。
●因为习惯:有些人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无休无止的新鲜感 。他们的目标不是换份工作 ,而是觉得烦而无味 ,想摆脱陈旧的环境 。这类人很容易跳槽上瘾 ,他们惧怕复杂的人际关系 ,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变成某种定式 ,形成惯性和稳定的环境 。
●被动选择:最后一种跳槽的原因是迫于无奈的 。人们在职场环境中经常发生摩擦 ,当他与上司或同事发生纠纷时 ,如果处理不了 ,就可能离开 。工作上的差错也是造成一些人主动跳槽的重要因素之一 。
3、成功的思维模式
这本书对于成功的思维方式论述较多,这和《幸运心理学》有些相似,也就是要跳出目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自己引以为傲的思维方式,很有可能是阻止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假如你希望了解诸如 “我应该如何变得优秀 ”之类的功利问题 ,你就开始了被洗脑的第一步 。但是相反 ,如果你能从这种赢家提前为你设定的思维中跳出来 ,重点去想 “怎样让自己变得聪明并且看清事情的另一面 ”——很少有人会这样去做 ,你就能真正理解本书讲的东西 ,并从中学会让自己更加清醒和懂得如何去做的必要性及方法 。”
“富人有时并不是赢在规则上 ,而是赢在了你不注意的起跑线上 。当你在遗憾自己中间犯了哪些错误时 ,其实结局在起跑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
“可以脱颖而出的人都拥有强大的意志力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 ,按照教科书 、经验和权威的指导去强化自己的执行力 ,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保证自己成功的工具并不是执行力 ,而是明智的态度 、冷静的判断和别具一格的思维 。”
“在思想上 ,精英阶层帮助高位者统一民众的思想 ,告诉人们怎么做符合于道德和利于 “个人功名 ”。他们共同努力 ,让民众自觉地向这个方向发展 。整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背后 ,这一洗脑原则始终被牢固地贯彻下来,每一种文明都是如此 ,这就是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思想全部诞生在公元前 ,之后就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 。因为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 、贵贱的分离和身份地位角色的逐渐稳固 ,以及建立这种阶层分化基础上的金字塔结构的产生和稳定 ,新的足以颠覆这一结构的思想将不再被允许产生了 。这一稳定的结构决定了 ,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与他是否足够努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
4、对金钱的态度
对于金钱,从最初的渴望,到希望实现财务自由,到现在觉得财务自由只是桥梁而不是最终目的,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这本书中说得更为透彻:
“永远不要在乎名利和金钱 ,将这些东西视作一种实现理想的工具,然后你就能够轻装上路 。不在乎财富 ,你才能拥有财富;不在乎已经拥有的东西 ,你才不会很快地把它们失去。如果说赚钱和对于名声的获取,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 ,那么如何使用和如何看待金钱,则反映了他真正的智慧 。”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这本书还提到如何培养个人魅力、如何增加说服力、如何处理利益等,这些也是可以参考的,只是在其他同类书中已经有类似的陈述,没有特别新颖和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