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CBT的案例分析时,有个来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她的朋友兼同事天天找她倾述她情感上的问题,一次两次的提出帮助解决方案后对方并不改正,还是时不时的来倾诉她的负面情绪,让这个来访者特别烦恼,一个是打心底不想面对这些垃圾情绪,但是看到她这么无助,感觉自己又有些对不住她,如果自己都不站在她身边她会怎样?第二是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帮不了对方解决问题?这种种情绪下来,每次朋友倾述完了回家了,而自己一身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久而久之自己都快抑郁了。
拒绝,动词,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这个来访者最大的问题是不懂拒绝,给自己设立了好人的人设,要帮助朋友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他们的情感垃圾桶,他们经常性的而且是重复性的倾诉会严重给我们带来恶劣的情绪,那么这个时候我觉得和菜头老师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参考:
朋友之间确实有义务相互支持,那么在过去,我已经支持过多次,耐心地倾听过多次。我对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在那么多次倾听之后已经非常熟悉,那么你现在是不是也应该听一听我的真实想法?
坦白说,关于这个话题我一个字都不想再听,因为我已经听过太多次了,因为每次听完我心情都不好。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什么朋友会每次见面聊一晚上相同的话题,然后带着一肚子的郁闷回家?如果朋友相聚都是这样,大家为什么还要聚会呢?
就像今天跟一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谈他们的业绩问题时,我的意见是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绩效和提成也是如此,工资是最基础的公平,但是提成和绩效是超出业绩之外的奖励,是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目标,不要每次在没有完成的时候找各种借口闹,要奶吃。拒绝也是同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应付生活里的绝大部分问题,需要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指望别人始终能够帮助自己。
说实在的,拒绝一个人会很困难,但是不拒绝就是给自己添堵。我们可以先练习一下,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解决,我已经给过你很多次的帮助了,对不起,我不是垃圾桶,以后同样的事情不要说给我听,我不想知道。只要第一次说出口,以后就简单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以为自己可以解救他人,然后被道德社会人情等等束缚着,不敢真实表达自己。如果拒绝等于个人不愿意的话,那拒绝的意思就是某种个人意愿。而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大类人,他们的爱好就是时刻想要改变别人的意愿,改变别人的想法,他们没有边界感。
而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人,首先要有边界感,要通过拒绝来保护自我;也要通过别人对我们的拒绝来提升自己的理性思考,我是不是触犯了他们的空间,我是不是侵犯了他人的自我,这样下来,我们都是平等的,理性的。
成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纽带,不应该是儿童对父母的那种依赖,也不应该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那种控制。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究竟是哪一种,可以放上拒绝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