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万维钢的《学习究竟是什么》,其中讲到了刻意练习,所以结合我个人实践经验,对刻意练习进行总结和分析。
刻意练习的特点
刻意练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确、适当的难度、专注度高、反馈及时、持续改进和必要的时间投入。这些特点源自安德斯·艾里克森(Anders Ericsson)的《刻意练习》一书。
个人践行中的不足
结合我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 对专注度的要求:在开车时听英语,提升效果较为有限。同样地,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听播客或其他节目,效果也不佳。
- 持续改进方面做得不够:例如,在掌握跑步的基本知识后,我没有进一步学习,导致提升受限。在不同阶段和环境下,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练习。
- 尽管如此,我在目标设定、难度调整、反馈获取和持续投入时间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万维钢书中关于刻意练习的补充
- 在万维钢老师的书中,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刻意练习的细节,这些细节在以前的阅读中可能被忽略:
- 刻意练习应当放慢速度,以便更好地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过度追求数量容易忽视质量。慢速训练不仅对新手有用,对于入门者和高手同样有效。因此,练字、学乐器和阅读都需要放慢速度。
- 无干扰的环境对刻意练习至关重要。在喧闹的环境中阅读虽能提升定力,但效果可能较差。在家学习时,如果受到孩子的吵闹或电视声音的干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恰恰说明了刻意练习中强调的专注度问题。从大脑物理特性来看,专注时,更多的神经元能参与练习活动。
- 碎片学习的效果略高于不学习。如果不刻意做笔记,从纪录片、新闻节目或播客中获取的知识将非常有限。最佳学习方法是阅读正规教科书或专著,因为结构化的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 练习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痛苦。对于按照学习偏好分类为听觉型、视觉型、读写型以及动手实践型学习者来说,一些研究表明他们偏爱的方法对学习没有好处,相反选择不那么舒适的其他学习方法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一观点印证了适当难度的重要性。纯粹追求快乐学习可能并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寓教于乐并非绝对可行。
- 不确定性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万维钢老师引用了“反脆弱”这个概念,指出人体适应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环境。因此,无论是方法多样性还是地点环境多样性,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在很多人的书中,都提到了刻意练习这个概念,这应该是被验证有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读书之后,虽然我写了笔记,但还是忽视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也对于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再次翻阅刻意练习原书,发现还是有很多完全不记得的。比如心理表征这个概念,我几乎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一次简单的快速翻阅,就让我想起来很多东西。所以有些看过的书,是值得过一段时间再读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