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年少不懂高晓松,读懂已不再年少》,却让我了解了高晓松,也开始佩服他的生活态度。曾经的我特别不喜感高晓松,总觉得一个带着胡须的丑胖子,没事总说着荒唐的话,却引起了无数人的追崇。如今的我,读懂了高晓松,才发现对于一个人误解在于不了解。我确实是不了解高晓松,我连他的出身经历都不知道,我知道这个人在有一年因为酒驾被拘禁了。当时看新闻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丑,这么胖(原谅我都是带着外貌协会的眼光看待名人),再加上我特别厌恶酒驾的人。因为酒驾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还对他人不负责。总有一些人,因为不懂事的人酒驾而无辜的失去性命,那些人还有大好年华,还有爱着他们的人,早早离去多可惜。因此对于高晓松,我是无比的厌弃,也不愿意去了解这个人。
由于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弊端,开始努力的多看文章,多读书,想让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于是我看到了这篇文章《年少不懂高晓松,读懂已不再年少》,我觉得自己真是白活了那么多年,一直都生活在局限里。这篇文章讲了高晓松的出身经历及生活状态,虽然篇幅较长的讲述了他的生平,但是却让人彻底了解他。读完之后,我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曾经的狭隘。误解总是源于不了解,我不了解一个人,却仍然对他下以判断。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总是爱用狭隘的眼光去判定一个人。如穿着破烂的衣服的人去奢侈品店买东西,奢侈品店的店员却用异样的眼光鄙视他,殊不知那人却能毫无犹豫的买下几件奢侈品。
在看了那篇文章后,我上百度搜了一下高晓松,顺带着把他的几任媳妇,好友老狼也搜了一番。先跟我粗略了解一下高晓松。
他,高晓松,1969年冬天生于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外公张维是创办了深圳大学的两院院士,外婆陆士嘉是著名流体力学家和教育家,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舅公施今墨是民国四大名医之一,母亲张克群是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这样的一个家庭是真真切切的书香门第啊。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旁人都会认为他应该循规循矩的走完父母安排的人生,结果并不是的。在那个循规循矩的年代,他也会有年轻人的叛逆,玩起了那时被认为不学无术的乐队,并不如她母亲所如愿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而成为了一个懂点科学的艺术家。在玩乐队的时候,他结识了好友老狼,也开始放弃了人生第一条路,上清华。在厦门流浪的时候,遇上了爱情滋润,写出了一首首骚柔的校园民谣。靠音乐难以生存的他,回到北京后转入了电影行业。凭着机遇一家葡萄酒厂要拍广告,他凭这两个广告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于是他立马开了公司,闯进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广告圈。两年里,他成功发了一笔横财,成了一个爆发户,张扬膨胀让人不喜。1993年在大地黄小茂鼓动下,加盟了大地,并把《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哥低价卖给了大地,条件只有一个:他的歌必须老狼来唱。结果出乎他们所料,他们火了。可惜好景不长,这两个兄弟在名利的面前,还是血气方刚,由于名利与志向有所不同,两个好得穿同一条裤的兄弟就这样闹翻了。后来,他与好友宋柯开了个唱片公司麦田音乐,可惜还是失败了。于是他背起行囊,周游全世界,这也开阔了他的心胸格局,方知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慢慢的也懂得了再多各自的牛逼日子,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兄弟们,与老狼和好了。他天生就是个热血沸腾,爱情自然也是如热血一样激情。再后来就是酒驾拘禁事,但是这事并没有使他从此沉沦,抱怨命运的不公,他开始思考人生,珍惜发呆,于是他出来后,明确自己要做一个知识分子,他世界有诗和远方,他积极参与制作了三档综艺:《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这三档节目火的一塌糊涂,他把他生活活得有意思,如他想活的方式去活。
如果不去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也许我对他还是停留在酒驾的坏男人的误解上。虽然他酒驾确实犯错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勇于承担错误,在这半年思考自己,并积极向上,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一个丑胖子,却努力把自己生活成一个帅胖子,这样的一个人何不让人佩服。真正的勇者是不会狼狈地逃避自己,而是会在闲暇的诗句磨练自己,思考自己。高晓松就是一个勇者,这样的一个勇者何不让人佩服。
依旧还是那句话,误解在于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