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四年前读掉了大半,最近几天觉得要善始善终,今天才将它看完。再次觉得,书还是要一口气读完,中断之后再读,总也不连贯。
我不太喜欢看人物传记,最近觉得,想要真的了解一个人,大概还是要去看他的文字,才能逐渐了解,而不是直接在传记里,从头到尾听另一个人讲述。
这点感悟是前段时间读了些汪曾祺先生的书体会到的。读他的散文,能觉察出些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又不全面,让人有点心痒痒。我想这是看传记合适的时机。
也想着,如果想要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一个文人,大概要通读他的文字,才能落笔写下一本传记,遂对写下这传记的人肃然起敬,总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想来,这位传记所写之人,对作者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我还没遇到过这么一个人。
已然忘了自己当初看这本书的初衷,大概是因为很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也可能是看到当时的同学在看。
我不太读得懂诗歌,对古诗、现代诗、国外的诗都不太感冒儿。但是遇到一些能读得懂的,有所触动的句子,也是欢喜的。我应该算是个没有诗意的人吧。
《海子传》里的海子给我的印象,让我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感受到那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以及随之而来的承受和享受。
他一面体会着身体的疲乏,一面又深切地感受到思想在狂舞。
海子追求诗歌的灵魂天堂,也欣然承受生命所给予的痛。
像是灵魂的两部分,相互拉扯。我总觉得,海子是细腻而敏感的。这种觉得,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什么道理。
我常常在读一些人的文字的时候,觉得笔者很细腻,细腻地感知着,细腻地表达着,让读着这些文字的我,也有些细腻起来。这种写作的状态,让人神往。
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仿佛带着一种天生的敏锐。知道诗歌和创作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知道世俗的名利并不是自己所期盼的。他也确实像他想的这样做了。
他坦然着,又不安着。
海子从来不隐瞒自己是个农村人,他以一个喜悦的、满足的农村人的姿态在城市里抒情。
坦然自己来自何方,又渴望被认可,抚平内心的不安。
他相信天才短命论,却又愈发珍惜每一寸时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人好像大都是这么矛盾着的,但少有人把这种矛盾演绎地激烈澎湃。
书里的诗,我大多有些不太懂,但也带着一种敬畏。这是海子用生命写下的文字。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的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蔓延
在春天里,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海子的最后一首诗。
这个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永远地留在了自己关于春天的梦里。
谁说一定要是幸福的人才能写出温暖的文字,内心拉扯的海子、每个人,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