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一天,看到家乡好友在公众号留言:啥时候写写我们曾经喧嚣却被遗忘的家乡?
那一天,心里就有了一个声音:写写吧,写写吧。
从哪里开始写起呢?写曾经盛极一时却最终被遗弃在风中的硫铁矿?写千尺高的悬崖上凿出的记录了父亲一代人青春的水渠?还是因煤而富也因煤丢掉了可持续发展机会的天生桥?亦或是写写曾经喧嚣现在却见不到几个人影的曾经的工业重镇?还是写写家乡试图大力发展的旅游业?
踌躇许久,直到那一天,看到家长群里讨论大凉山的某个山村,有家长问:他们如何生存?
心中某根弦动了一下。
是啊,他们如何生存。
读初中的时候,有次与家里考柴火的同学玩笑:你们是靠山吃山。他接茬:你们是靠煤吃煤。
在不知道怎么应对孩子的叛逆情绪时,与好友交流,我说:我没有叛逆期。
她问:为什么?
我:因为深知,除了读书,我没有其他选择,没有资格叛逆。
初中的时候,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因为有煤,我们还可以生活,等你们长大成人,没有了煤,你们该怎么办?
二十年后,家乡以煤矿为主的所有矿企全部关停,留下的一个村一个村的尘肺病人,他们该怎么办?
一他们,该如何生活呢?
位于江汉平原的曾经的工业重镇和三个山区乡,就是我对家乡的全部概念。大批行政区划调整合并的时候,有两个山区乡合并进了镇里,只有一个山区乡依旧独立。
我就出生在那个依然独立的山区乡。
家乡美吗?美。春有花香充盈于天地,夏有行云流水在山间,秋有野果黄叶庆丰收,冬有白雪覆盖似锦被。
家乡穷吗?穷。除了曾经的工业重镇曾经富有,三个山区乡是真的穷。曾经问一位长者,家乡和宜昌下属的一个县,哪个更穷。长者说,当然是我们更穷,因为三个山区乡拉了后腿。
在那个年代,家乡的人生存是不算困难的。只要肯花力气,不必背井离乡,每月也能有几千块的收入。每年农闲时,还可以打打工。其他地方农村快速衰败的现象,在这个盛产煤的地方,并不是那么明显。
母亲刚进城的时候,是极其不情愿的。因为有矿,家乡人的日子算好过。因为日子好过,所以人们知廉耻,不偷盗。有矿在,就有人,那么蔬菜也好、木材也好,都卖得起价钱。
那个时候,她没有意识到,煤,总有一天,会采完的。
等到父亲几年之后别无选择的进城,就有亲戚打电话来,说:走得是时候,所有的矿都要关停了。
刚进城,父亲是极其怀念他的小村子的。总是要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时间,突然要回去呆几天。
然而,最近一次回去,他说他睡不着了。
连绵不绝的大山,一座挨一座,却见不到几个人。
能外出谋生的都离开了。留下的,都是因为有老等着要送终,或者自己的身体原因已经无法离开。
他怀念的乡村的宁静,已经成了他睡不着的原因。
太宁静了。他从小熟悉的矿里的机器声,上班下班的工人的脚步声,以及后来摩托车来去的声音,都已经消失殆尽。
没有人气的家乡,没有他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煤矿关停的时候,给所有的尘肺病人补偿了一笔钱,以后,据说每年还会有一点点。可是不足以维持生活。
他们今后,该如何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