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取快递被造谣出轨”的受害者谷女士,正式提起上诉后,那名偷拍视频此次造谣事件的始作俑者郎某,出于舆论压力被迫道歉,但他的态度是“我已经道歉了,还要我怎样呢?”
恶意造谣且已对他人造成极大伤害,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要抹掉一切,难道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后果吗?
后再有这位男子的父亲,更令人气氛的道歉录音:“这就是小朋友之间开开玩笑....”
“小朋友”的郎某27周岁了,如此的恶意造谣竟被父亲美化为“开玩笑”,这样的道歉,真可谓是“天大的玩笑”!
关于道歉,我们接下来一起走进这本书——《你为什么不道歉》。
01、5种错误的道歉方式
第一种:“但是……”型道歉。
道歉之后加一句“但是……”,会给对方感觉在找借口,将前面传达的所有信息统统抹掉。
无论“但是”部分的说明是否属实,都会让道歉行为变得虚伪。
第二种:逃避责任式道歉。
真诚的道歉,关注的是道歉者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接受道歉一方的情绪反应。
比如“很抱歉让你烦心了”。这种道歉针对的不是错误行为本身,而是为别人带来的糟糕情绪。
第三种:令人困惑的道歉。
这种道歉混淆了因果关系。
比如一个孩子抢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玩具的孩子哭了起来,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过来马上骂孩子说:看看你做了什么?让小朋友哭了,你马上道歉。
这种道歉就是令人困惑的道歉,他道歉原因是让别人哭,而不是抢了别人玩具。
第四种:“讨价还价”式道歉。
这也是一种会让道歉变味儿的错误做法,道歉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道歉了,对方就必须宽恕和谅解自己。如此一来,道歉仿佛变成了对对方的慰藉。
每个道歉者都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和宽恕,但不能强求,否则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五种:令人反感的道歉。
道歉也许勾起了对方的伤心事,要知道,道歉的目的是平息缓和受伤害的情绪,不是为了自我辩解、摆脱内疚或促进恢复过程,而去骚扰或纠缠对方。
那怎样才算是有效且真诚的道歉呢?
第一,不要在毫无意义的小事上反复道歉,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表达歉意才让人觉得诚恳。
第二,体谅对方感受,认识自己的错误。缺少真情实意、夸大自己错误的道歉,都不可取。
第三,充分关注受伤害的经历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道歉方)的情绪时刻挂在嘴边。
道歉后表现得绝望无助,恨不得让对方马上反过来安慰自己,这不是道歉,而是情感绑架。
同样,道歉中的轻描淡写,会令人厌恶。缺乏补救行动的道歉,也会让人感觉空洞虚伪。
02、12条抑制心理防御的模式
当对方在批评我们时,牢记以下12条,可以有效帮助抑制心理防御模式。
1.意识到你的自我防御机制。
当有人批评我们时,会立刻启动自我防御模式。所以意识到这种机制的存在,才可以让我们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2.深呼吸。
自我防御机制会在身体上有所体现,变得紧张戒备,无法接收新的信息。应当在对话中尽量保持平静,放慢呼吸频率。
3.聆听的目的是了解对方观点。
关注那些和对方看法保持一致的方面,不要打断、争执、反驳或纠正对方,或是反过来批评和抱怨对方。
4.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询问。
5.寻找一致观点。
对于对方的指责,哪怕只同意其中的7%,也能建立共同的沟通基础。
6.为自己那部分错误道歉。
向批评者表明你在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
7.让对方意识到你已经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而且会继续思考所谈的问题。
8.感谢批评者和你分享内心感受。
主动做出姿态,感谢对方的直言不讳。
9.主动延续对话。
告诉对方你会继续思考他们提出的观点,愿意就此问题再次展开沟通。
10.分清沟通和羞辱的界限。
批评者的言语激烈可以理解,偶尔的粗鲁失礼可以接受,但一直这样一定不行。
应当暂停沟通,另找机会进行对话。
11.时机不对时,应停止聆听。
12.表达你的不同看法。
表明不同看法,而不是一味应承对方,为了避免冲突毫无原则地道歉。
03、怎样/是否接受别人的道歉?
不仅道歉者需要勇气,接受并说出“谢谢你的道歉”也同样需要勇气。
学会大度,但有些道歉并不值得接受,不能被宽恕。
接受道歉不一定意味着和解,最完美的道歉,也不一定能修复所有的人际关系。
所谓的原谅有很多种解读方式。我们既不能强求他人原谅自己,也无需毫无理由的原谅他人。
不必为摆脱痛苦或负面情绪,去原谅犯错者。
因为即使不原谅,也并不表示自己是一个缺乏关爱或不完整的人。
书中提到:
“在我们的一生中,人人都在轮流扮演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有责任明辨是非。
无论对方如何反应,至少我们很清楚在面对问题时该怎样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所谓人非圣贤,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和标榜自我。
也正因为如此,能否真心实意地向他人道歉,几乎是渗透于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