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最近在看《苏菲的世界》,某天早上分享了一段内容,引发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也激发了我的一些想法。
她分享的这段话是这样的:
“宿命论的意思就是相信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思想遍布世界,不仅古人这样想,现代人也一样。“算命先仙”试图预测一些非常不可能预测的事情,这是所有预言共同的特征。而正因算命仙所”看”到的是如此模糊,你很难去驳斥他的话。”
轩轩对算命和占卜半信半疑。之前做过一次塔罗牌占卜,发现可以解读内心的想法和真实感受,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的力量。
007说算命对很多人有效果,包括精英人士,不然这职业早不存在了。探索寻求一个解释是人的基本需求。
我觉得这事要从几个角度去看。
首先信与不信,是科学与否之争。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算命占卜不是科学,因为不可证伪。科学强调实证,强调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是清晰明确的。而算命和占卜无法证伪,因为不管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好比那句“心诚则灵,如果不灵就是心还不够诚”,你无法辩驳。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呢?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算命占卜?为什么摇摆在半信半疑间的人会选择宁可信其有呢?
因为人有好奇心,对自己好奇,也对未知的事物好奇。对已经确定无疑的事,人不会好奇,只会理所当然。只有当这件事或者这个人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又会对自己产生巨大影响时,才会想去预测和知道结果;并且不确定性越高,影响越大,想要获得一个准确预测的动机和需要就越强。
比如,这只股票该不该买,这个项目能不能投。
比如,这个人能不能嫁该不该娶。
比如,以后能不能大富大贵升官发财。
比如,未来会遇到什么坎儿,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在寻求一种确定性。如果仔细去体会,更深一层的是面对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失控结果的害怕和担忧。
这是人性,也是生物本能,我们需要确保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身边的人是安全的,自己是安全的。要用可以获得的“确定”来对抗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商人、官员、学者、普通人都是如此。面对的不确定性越大,就越需要一种确定,这种确定,是一份“心安”和掌控感。
只是每个人获得这种心安和掌控感的途径不一样,有些人用算命风水,有些人崇尚科学,有的人通过哲学,有的人转向信仰,还有人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
那预测结果本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并没有。
这里有个很tricky的点:人总是会关注偏离自己预期的东西,然后想要让它回到"正轨"上来。尤其是面对未知的“不好”时,要不要赌那个“万一”?
其次,比预测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动机,以及如何看待它。动机和看待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最终决定结果。
因为一些机缘,我对生命数字和占星都有一点了解,也跟着几个喜欢的老师和朋友学过一些。之所以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并且他们身上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不说教,也不搞神秘主义;
·不随意评判一个人,不给人贴标签、下定论;
·都强调这是一个用来认识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为了预测和“算命”;
·都会从积极正向的角度来解读;
·都强调自我觉察和成长;
·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都在保持学习、自省和更新认知。
所以,谁在跟你说,用什么方式说,有时候比内容本身更重要。这也可以用皮格马利翁效应(The Pygmalion Effect)来解释:当别人(尤其是你喜欢和尊敬的人)对你做出积极的评价时,你会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做出符合这种暗示的行为。这也是自我验证(self-verification)的过程。
比如你新换了一个发型,如果周围人都说好看你会觉得自己这个新发型越看越好看,但如果所有人都说不好看,哪怕一开始你觉得很好看,到最后也会慢慢怀疑这个发型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其实不只是算命,生活中我们也会不断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也会有形形色色或远或近的人对我们做出各种有意无意的评价和预期。越是没有自我的人,就越容易受到这些评价的影响(尤其是消极评价),越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所以说到底,最重要的事,是建立一个核心自我,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并在与他人的关系和现实世界中逐渐修正和完善这种自我认知。当自我足够稳定时,别人的预测、评价和暗示,你都可以更坦然地去看待并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