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李嘉诚跑了》,余音嗡嗡,还在绕梁中未绝于耳,如今又来了一个《别让华为跑了》。刚看了一下朋友圈这篇文章的阅读,已经超过了10W+了,显然大家的注意力还是被集中起来了,一方面是因为华为这个企业的伟大、受人尊敬,一方面也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跑了”两个字的动态,产生了画面感。一个伟大而受人尊敬的企业不应该会跑了的,只有失败的、声名狼藉的才需要跑路呢。
当然,文章写的也确实合情合理,围绕华为任正非的那个观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文章着重提到了深圳的房产经济,不断上涨的房价成为制造业的不可承受之重,正在摧垮深圳的实业,正在把深圳赖以起家的制造业逼出特区。
从特区政府的动作来看,深圳的龙岗区非常重视,因为龙岗在一份针对前两月经济分析的报告中反复提到华为。报告首先表示今年前两月经济“开门红”,工业消费都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得更是不要不要的(增速将近50%)。但是,剔除华为,龙岗区工业产值下降14%!
再来对照华为已经迁入的东莞的情况,东莞2016年年初就喜滋滋地对外宣布,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官方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估计营收已到千亿级别,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2014年,华为东莞的纳税额还在10名开外,只有2.4亿元。)
所以,深圳的龙岗区政府提出:
“服务华为,马上就办!
1、面子工程和税收依然是执政者的第一要务。
从龙岗区政府的报告来看,他们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不可失去的政绩,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不可失去的税金,但似乎他们并未注意到华为外迁的根本原因,或者选择性忽略了这个根本问题。
其实我们都明白,华为要搬迁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房价,也明白不仅仅华为如此,全国大城市的一些制造业面临的基本情况都差不多。畸形的高房价,让依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产业工人无法生存,产业工人走了,制造业成本会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而企业盈利是第一要务,没有利润支撑的企业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走是必须的。
但是政府人员考虑的出发点却是政绩和税收,害怕华为们走了,面子没了,税收没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龌蹉的例子,华为科技城的更名事件。
为什么要更名?
因为政府和开发商合起来打着华为的旗号欺世盗名,其目的还是在卖土地,还是在炒作土地,这当然让华为忍无可忍。
有关官员还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不但没有看到,还在继续推波助澜。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这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久价值,迟早要出问题。
2、华为的特权是谁给的?
为了要留住华为,吸引华为,政府就不得不释放大量特权。那么请问,这些特权又是谁来授权的呢?是企业?是人民?还是政府中的个人?留下华为后,老百姓真的能受益吗?
我们还看到一个普遍的案例,不光光在华为身上出现,在其他大公司也随处可见,即大公司的特权或者部分特殊人物的特权。
深圳政府提出:“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口号。
为了服务华为,龙岗区开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低价让地,围绕华为周边建立大量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给的、不能给的政策恨不得都给光,为了留住钱袋子,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法律依据却是空白。仅仅用一些类似营销的手段告诉大家:这都是为了大家好,为了老百姓着想,大河不满小河干,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要留住华为或华为一样的企业。
我们是不是可以再问一句:老百姓能有这个优惠吗?小公司能有这个优惠吗?
如果不能,请问为什么?
在法律上,难道我们和华为他们是不平等的吗?因为我们纳税没他们多吗?因为他们是出名的,我们是无名的吗?还是其他原因?
到底大公司特权是属于一个法律条款还是一个政策条款?
华为得了便宜还卖乖。
而部分公职人员从没有把这个问题阐释清楚,甚至也根本不想阐释清楚,到最后公权变私权,公信力变成了道德的口号,特权以道德的名义横行其道。
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华为要跑,且由他去吧!
高地产价格,高消费一定会挤走类似华为这样的制造业的,不仅华为如此,今后富士康也一定会出走,不仅会跑出深圳,还会跑出国内,去追逐价值洼地,去追求利润,这个是规律,也是必然。没有企业愿意待在一个不能赚钱的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很快就会被高房价、高消费吞噬掉,到最后政策会给无可给,大的制造业还是会出走,无可避免。
求,是没有用的,起码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要么狠心从根本上抑制房价的上扬,降低各种金融杠杆,优惠于民,让老百姓能够有一个踏踏实实的消费基础。要么进行改革,确定城市定位,走出一条独特的城建之路。比如美国的底特律,走制造业;硅谷,走互联网高科技;纽约走文化娱乐;华盛顿,走政治中心路线。
至于华为们,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且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