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作者说,有的朋友就好比是馒头,天天需要;而有的朋友就好比是咸菜,只是偶尔需要。今天我要说的是追不上的朋友。
最初呈现在我脑海的还是儿时的玩伴,不过这最初的友谊带给我的却是莫名的失落感。我六岁上一年级,在这之前的光阴我都是小娜和小芃陪我一起度过的。本以为我们会顺理成章的一起上小学、中学,一起度过整个学生时代,可是开学那天我没有见到她们,因为她们有一个“厉害”的老爸把她们转校到省城上学去了。也许今天看来这不算什么,可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是在16岁那年才第一次坐上客车进城的。
时光蹉跎,转眼已经过去了25年,至此我们终未谋面。偶尔从她们的奶奶或者外婆那里听说,小娜在一所大学做了一名音乐教师,小芃则成了一名国家公务人员。
也许短暂即逝的友谊亦是一种缘分,只是不知道再相见时彼此还能不能触摸儿时最温柔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我又有了自己的朋友王蕾,唯一能够见证这段友情的是相册里的那帧照片,上面的她有明亮的双眸和迷人的浅笑。可是后来的种种也同样证明了这个朋友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每个周末我们约好的事情她都会爽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直到一次我独自推着单车在河边等了她整整一个下午后,我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就像小时候我们那么兴高采烈地追捕一直翩然飞往丛林深处的蝴蝶,追得久了也会心累,也会放弃一样。
步入中学我又遇到了同桌小菊,她个子不高却长得白白净净,有一个齐腰的长辫子。记忆中她总能把那双白色舞蹈鞋刷得一尘不染。与此不同的是我莫名其妙的成了被“宠爱”的对象。小菊的家距离学校特别近,可是她每天放学都要等着我一起走,即使我当天要值日,即使那天刮风下雨。每天中午她还会邀请我去她家吃饭,按理说这样的朋友不错。可是那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变着法儿躲着她。年少的我们总是揣怀着一颗敏感的心,她感觉到了我的变化后渐渐的疏远了我。
大学的一个暑假我在一个服装店打工遇见了小菊,我很快喊出了她的名字,可是她已经认不出我了。
这些年我曾多次请同学到我家去做客,最多的时候一次去了二十几个,只是辛苦了我的妈妈,终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联系。
工作后同事之间的聚会不少,联系也不少,但总觉得是缺了点什么,总不能做到亲密无间。最后明白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
记得有位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她说等你们长大了你就会发现:随着年龄不断加大要想真正结交到一个好朋友会越来越难,因为岁月会让人心那道防护墙越来越厚,很难穿越。现在看来老师说的不无道理。
所以朋友也需要“两情相悦”,更需要兴趣相投。单看“朋”字就知道了,左右是对称的,如果左边变成了日就成了明。所以就出现了我说的那种朋友,无论你再怎么努力追,终究是追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