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兴奋”这个词。我就在想为何自己对于运动这件事情不会认为那么痛苦,反而有的时候还会有点“兴奋”。而同样获得“兴奋”的情绪在别人身上却需要不同的事情呢?
因此,就有必要去了解下“兴奋”这个概念的认知。我为此去查了下百科的解释:
兴奋是生物机体的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这解释比较专业,听起来需要动脑理解和思考。简单来说,所谓的兴奋就是让自己的神经系统从静止到活动状态的过程。
那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神经系统产生这样的过程呢?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概念:
刺激。
是刺激让自己产生了神经系统的活跃,并产生了“兴奋”的感觉。百科上说:
任何一种刺激(声、光、电、机械和冷热等)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会引起相应一些兴奋性高的细胞兴奋。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经常饮食的“兴奋”状态了,更酸的,更甜的,更辣的,甚至更臭的,都会让自己产生“好吃”的感觉。而这“好吃”的由来,恰恰是因为这刺激产生的“兴奋”感觉。
我们从小到大,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对于“兴奋”的感觉没有变化,但是对于产生“兴奋”的刺激方式却在不断变化。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物质到精神,刺激的手段不断进化,不断强化,甚至刺激算法化。如今,我们要获得一次“兴奋”依然很容易,甚至可以变的非常高频,但我们却有变的没有原来那么快乐。
这就怪了,兴奋多了,反而幸福感差了?
没错,在这个无处不刺激的时代,尤其是今天信息爆炸,物质丰富的时代,刺激无处不在,各种刺激的文章,标题,事件层出不穷,各种重口味的食物、饮料也更是不缺,使得我们的神经系统每天在被这刺激点针灸。
但不要忘了,我们之所以有情绪,都是为了我们生存所服务。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而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情绪反应,我们以前的兴奋是建立在可以获取更多生存资源基础上产生的。而如今却已经截然不同,我们兴奋产生却是依靠“人造刺激”来完成的,为了兴奋而刺激,而不是为了生存而触发。
今天,更多的是为了骗取身体“兴奋”反应而“人为制造”的刺激方式。甚至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人为制造”的刺激被算法化、被配方化。
今天,因为兴奋而产生的“好”正在被重构,为了“刺激兴奋”而人为重构。
随便扫一眼周边就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在被“算法”刺激,并看起很“兴奋”,但其实刺激之后,兴奋退去之后,我们身体会因为透支精力,面对未来,面对解决生存问题而产生极大的焦虑和空虚。这对我们的生存恰恰是有危害的,甚至是在伤害我们个体的生存。
毕竟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此的高频兴奋,一定会让我们仅有的注意力和体力消耗掉,却又没有获得任何生存有效的资源输入,这不焦虑,不恐惧,不空虚才怪。
因此,我们要小心那些对自己生存没有帮助,去又在消耗自己精力的刺激事物,无论是物质还是信息,他们也许可以瞬间让自己兴奋,但带来的后遗症却是让自己逐步丧失进步的动力。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