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写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发现无事可写,下笔困难、毫无灵感,脑子里似乎空空如也。
这样的状况让人焦灼急躁,该如何去找到素材,在脑子里形成想法,整理出一篇文章,我也在苦苦探索,码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01.留心生活琐事
我们在儿童时代,学习如何写作的时候,就是从记录日常生活开始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写不完的书,那些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都是最真实、诚挚的故事。
作为写作者,无疑要更加留意一些可以成为你写作素材的人物、谈话、事件和想法等。
有时候,可能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你却能琢磨出来些许意味;或者,从一件事情上你得到了经验教训;甚至某些场景、画面也可以用文字描绘出来。
写作者需要“敏感”,对生活细心的洞察力,对情感心绪的捕捉,养成收集故事的习惯,慢慢就充实了自己的“写作库”。
02.关注社会时事
如今,我们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新鲜资讯,手机上新闻的推送更是让我们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对这些事件的思考既是写作者的锻炼,也是良好的素材。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新闻评论家,但是从这些人类关心的社会事件中,能挖掘出共通的人性,那些我们有共鸣的、引起思考甚至批判的,都是大脑加工后的产物,是深思熟虑后的观点。
社会时事作为现实的、广泛的写作素材,它不单单只是引用于文章,重要的是体现思考,用来论证你的观点,或者由它发出自己的看法,这对写作者而言,需要一定的底蕴,不是滥竽充数就能抠出一篇好文章的。
03.有目的地读书
有人追求读书不求甚解,单单只是为了兴趣,这没有什么好贬驳的,倘若想要以此来写作,就不能泛泛而读了。
最近想要写“拆书”“书评”之类的文章,因为自己以前读的书挺多,以为写起来会不费力,最终却连笔也动不了,想想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用心去读、理解一本书的内容、思想。
然而,要想从一本书里去获取素材,就必须带着目的性的读,可以摘抄其中有意义的句子、批判性的观点;可以有感而发,写下它给你带来的思考、影响;也可以解析作品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会扩充你的知识面的同时,有目的的读书更会将你的想法独一无二的展现出来,跃然纸上。
04.培养想象力
很多作家创作的作品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人们惊奇于他们的奇思妙想,虽然说对于虚幻故事的创作,我认为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假使不擅长这个领域的写作者也想尝试,通过培养想象力也能写出一些有趣的故事来。
这种虚构写作素材大部分是靠作者本身想出来的。首先,就要敢于去想,天南地北,五花八门,放开思维,不管雏形多么怪异,没有束缚就是想象的第一步;然后,可以将现实中的事件夸张、放大成一个故事,虚构就有了讽刺意味;最后,捉住灵感乍现的刹那,有时候,一些虚无缥缈的情节可能不自觉的闪现在脑海里,我们可以将它及时记录下来。
想象是一种能力,慢慢培养,就能为写作者增添很多趣味盎然的写作素材。
写作不容易,希望大家都能“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