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一瞥
范国强
车进景德镇,那感觉便是进了瓷的王国里了。最冲击视觉的是矗立在马路两边一排排不断后退着的瓷电线杆,虽然比通常所见的水泥电线杆要矮,但却身粗体壮,根根腰杆笔直,上面雕龙塑凤,别有一番韵味。经过市中心的桥梁,但见那桥上的栏杆和墙板也是瓷的,依稀可见上面也雕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沿途的瓷器商店,几乎隔不多远就有一家。到达宾馆了,瓷的冲击就更为强烈,从大厅到走道,到处都摆放着瓷做的精致大花瓶,就像是一排排身着不同艳装的迎宾美女。走廊插花的花盆也是瓷的,花盆上雕有与盆中鲜花相对应的花,真假互映,饶是有趣。墙上挂着的壁画也是瓷的,有长城风光,有小桥流水,有亭台楼阁,有奇花异草。连服务总台的案桌上,也不忘摆上一个玲珑剔透的瓷做的地球仪,使你情不自禁地想用手去摸上一把。
这就是瓷都,这就是被诗人郭沫若称颂过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景德镇。二十年前,我曾在与她相隔不远的一座城市工作过八年,也记不清托出差景德镇的朋友买过多少套54头的青花玲珑餐具送人了,但就是从未有机会踏进瓷都半步。后来几次路过也都是走马观花。这次专程来瓷都,可以静下身子来欣赏一下瓷文化了。
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历史上曾经称昌南镇,那完全是凭着地理方位命名的。宋真宗在位的公元1004年景德年间,景德镇艺人烧出的瓷器在京城一炮打响,从此由宋真宗钦命改名为景德镇。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镇,依次为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和朱仙镇,这都是当时著名的商埠,而景德镇则主要是以瓷器驰名。一千多年了,景德镇人世世代代执着于瓷艺,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这毫无知觉的高岭土里,改朝换代也好天灾人祸也罢都动摇不了他们的执着。他们硬是凭着这一手精美绝伦的绝活提前今天的许多城市多少年走向了世界。世界认识中国大概首先是从认识中国的瓷文化开始的,前不久报纸披露发现大西洋几百年前的一艘沉船上据说就有景德镇的瓷器。在为国争光的城市榜上,景德镇是当之无愧排在最前列的。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一座古窑,这古窑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内。博览区占地九十亩,里面有亭有湖有山,有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一道秀美的长廊壁上嵌满了瓷画,形象地演义着瓷器加工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古窑无疑是博览区内最为闪光的一个景点,凡是到景德镇来的客人,主人都必定是要带到古窑参观的,那是他们城市的历史,也是他们的骄傲。这古窑原是一座陶瓷工厂,改革开放以后才改为一处景点专门供游人参观。古窑的大门与普通的住宅大门无异,一点也不张扬。门的两边镶刻着一副对联:“龙山锦绣孕韫藏珠,圣火熔泥飞金溅翠”。进得门来,便感觉时光好像倒回去了几百年。古窑基本上是原汁原味保存,里面的陈设都是接近最原始的小手工作坊,艺人表演的也都是明代的操作方法。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艺人坐在一个圆状的转盘上面,转盘下是用水搅和好的高岭土原料。但见转盘开始转动,随着转速的加快,那底下的高岭土神奇般顺着模具涌了上来,倏忽间便成了花瓶的雏形。老艺人手拿一把木刮刀,全神贯注地对这雏形花瓶进行着细致修整,粉末四溅,像飘的雨。其它工序上也都有艺人在给已风干凝固的雏形花瓶进行着加工,有在上面简单上色的,有在上面描龙绘凤的,还有画山水楼阁、古装仕女的。我这是第一次见到在花瓶上绘画,甚觉新奇有趣。据艺人介绍说,给一个花瓶绘画简单的一天可以绘好些个,难的则需要十天半月。绘好后集中堆放一处,再成批送到窑内去烧。古窑内还保留着一座乾隆时代留下的官窑,上面的烟囱呈笔筒状,据说可指风向。官窑的窑体上那黝黑的木墙板分明烙刻着经久岁月的沧桑。
博览区整个说来就像一座瓷器公园。博览区的管委会主任——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一路上都很热情地为我们作着导游,他在这座原来是工厂现在是博览区里已工作了二十多年,从他口里我听到不少有关瓷的新知识和新名词。如景德镇的瓷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的瓷有四大品种:一为青花,这是最广泛的品种;二为高温颜色釉;三为粉彩;四为青花玲垅。景德镇的瓷有两大特色:薄胎型和雕塑型。还有什么窑变之类的专门术语,说窑变的火可以将上釉的瓷器烧成不同的流状。他讲得有劲,我听得有味。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完了一段山路,拐进了博览区内的另一端,这里正在进行着瓷器器乐表演。瓷器器乐无疑也是景德镇人的一项绝活,这些乐器全部是用瓷做的。听说景德镇历史上曾有过瓷磬瓷瓯之类的乐器,景德镇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新制作出瓷笛瓷笙瓷埙瓷箫瓷钟瓷二胡瓷扬琴瓷唢呐等类新品种,他们硬是让景德镇的瓷长驱直入进了高雅的音乐殿堂,直把个景德镇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群身着古代艳装的小姑娘各执不同瓷器为我们演奏了好多首流行歌曲,那独特的韵味与咱湖北随州的青铜编钟所发的声音又自是不同,听来似乎更要悦耳一些。
从博览区出来,我们乘兴还参观了景德镇瓷器博物馆和龙珠阁。值得说一说的是这龙珠阁,龙珠阁建在一道小土坡上,据说这龙珠阁下原是古代御窑的原址。由于明代帝王的专制,对落选的陶瓷贡品有着非常严格的处理制度,绝不允许这些落选陶瓷贡品流到民间,而必须砸碎后掩埋在窑场内。实际上这落选的许多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就像过去的皇帝选妃,虽然大多数落选但仍然也都是美女一样。这实在是这些陶瓷贡品的悲哀,也是这种专制制度的悲哀。而今天,对砸碎的贡品进行修复也成了一项专门的考古行业。许多经修复复原的陶瓷贡品都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造型和精美的文饰而独领风骚,世界各大博物馆都争相收藏。你还真别小看了这些复原的陶瓷贡品那上面明显的补丁辙印,那可正是她万分珍贵的地方哩。
我在景德镇虽然仅呆了一天,但景德镇的瓷文化对我思想的冲击无疑是至为强烈的,回来多少天后这种感觉还萦回在脑际。我想,倘若说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靠天的话,那人文景观则主要靠历史。这历史当然是这个地方的古人和今人共同创造的。景德镇的人文景观自然是他们的瓷文化,从景德镇的瓷文化我看到了景德镇人世世代代执着于瓷的那种气壮山河的追求。是他们创造了瓷文化,并将这瓷文化认定为景德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历千年而不改,经万劫而不衰。这很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一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确定的主题不宜随意更改,天长日久自成特色。而一旦这瓷文化形成,那就不仅仅纯粹是属于景德镇人的了,她已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景德镇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的确是光耀环宇彪柄千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