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重点就亲子共处、相伴成长的过程中一点小感触和大家交流共勉。
我的孩子现在刚四周岁,男孩儿。自从有了孩子,我和大多数妈妈们一样,QQ空间、朋友圈大多是关于孩儿的各种晒,晒他的成长瞬间,晒我们陪他的幸福时光。有了孩子之后,我也关注了很多育儿公众号,听过育儿课,看过一些育儿类书籍,比如《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来》、《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等等,相信很多妈妈在这方面比我用心的多,看得书也比我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是抱着找到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初衷去读的,看完之后,我发现这些书核心的理念异曲同工,贵在运用和坚持。同时这些书给我一个深刻的触动:我曾经以为是孩子的问题,看完书后我觉得问题转嫁了,这使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孩子行为的假投影,或者准确地说是我们父母问题的折射。
不知道家长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孩子不够专注、不够独立、不够听话、有点躁动等等,我们先不说他的这些能力是与他的成长期相符合的,先对照着孩子的问题我们家长不妨从我们自己身上找一找,看看是不是事出有因,比如孩子不专注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他专注的时候打断他;孩子不够独立是不是因为有一个“超级家长团”,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因为我们大人平时也不善于倾听孩子,没有充分地尊重孩子;孩子过于躁动是不是因为我们家长生活中总是有急躁情绪。
其实,大多数孩子他的行为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就像《小王子》中说的,我们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所以,我们家长尽量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过早地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慢慢来。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抱有一颗做好自己、静待花开的心。下面结合我陪伴孩子成长的一些经历,用几个关键词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一:平和、理解
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我也急躁过、焦虑过,但是孩子给我上了活生生的一堂课,让我改了很多。在我着急的时候,儿子总是告诉我:妈妈,不着急,慢慢来。在我遇到问题抱怨不知所措时,他就会把食指放在脑袋旁边转,然后告诉我:妈妈,你忘了,遇到问题想办法。在我内心的“小火山”即将喷发的时候,他总是适时的提醒我:妈妈,深呼吸....,(收拾鞋柜的事情)。这里面有一些是我曾经告诉他的,他反过来又在恰当的时候用在了我身上,像个小大人,有时候我真觉得是他教育和启发我要多于我对他。当然了,孩子总还是孩子,更多的时候他也任性、不讲理、淘气,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先共情然后和善而坚定的表达很重要,这个方法很好用。共情,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或者行为,与孩子内心形成情感共鸣,让孩子愿意和你进一步沟通。听完孩子心声后,如果这件事情还必须这样做的话,你可以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这样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我出差去昆明时,虽然提前沟通过,但是临走时还会哭闹。奶奶用的是强硬的做法,强行抱着他,这样一来孩子哭闹更厉害,边哭边喊妈妈。我接过来之后,紧紧地抱着他,说:妈妈知道呢,你肯定是舍不得妈妈走是吧?妈妈也舍不得,但是必须得走呢,不过你前几天不是说妈妈要是想了的话看你和爸爸的相片或者视频聊天吗,你想了的话也可以呀,而且妈妈就走三天,很快的。”“妈妈,我想让你请假呢,就请半天。”“哦,飞机票已经订好了,不能请假,再抱你五分钟吧,妈妈就必须得走了,不然会误了飞机。”这时候他抱得我特别紧,双腿也夹着我,不过情绪明显缓和了,两三分钟之后,他说:妈妈,你把我抱到爷爷奶奶家吧。过去之后,他问我那你走几天?“三天”。他把竖起来的指头都摁倒,说:这样你就回来了?我很坚定地说了声嗯。就这样分别的哭闹平息了,我走了一会儿,家里发信息说他已经开始笑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坚定地保持意见一致很重要。如果我着急地不理会孩子的情绪的话,一是他心里会很难受(没有表达出自己不舍的情绪),再就是他这样的情绪会因为没有表达而很难得到缓解的。回来后,奶奶告诉我说有一次她生气没忍住轻轻地在屁股上拍了一下,后来她给道歉了,问生奶奶气不?小家伙居然说:敢是因为我做错了吧。
关于第一个关键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希望大家尽量常用、多用这样的方法,少用强硬的做法管教,因为总有一天你管不了。
关键词二: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比如你想让孩子有节制的看电视,你自己就要先做到;你想让孩子有秩序感,不乱放,那爸爸妈妈们就要养成好的习惯;你想让孩子多读书,你就要多拿起书本或者多腾出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认真、耐心地和孩子互动共读。
榜样带来的不只是一种影响力,有的时候还会有信服力,一种小小的权威。举几个我和孩子的例子。关于看电视。我工作比较忙,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只要下班回家后,我一般都全身心的陪孩子,几乎不看电视。因为和老人在一起住,老人们晚上习惯看电视,孩子也很难彻底避免不看电视,而且动画片对孩子的吸引力确实很大,这也是童年的快乐,我们也不应该彻底地杜绝。有一次,小家伙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间有点长,奶奶过来说:关了吧,这么长时间了?那个时候孩子三岁,他反过来就说:不,那你和我爷爷为什么每天就看那么长时间电视?但是当我说时间到了,关电视吧,他即使内心不想关,也会听话的关掉,因为妈妈做到了。
就拿读书来说,我以前只是单纯的陪孩子看绘本,大约是从八九个月真正开始的,在孩子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午睡和晚睡前都习惯看几本绘本才睡,即使很瞌睡了,也必须让妈妈讲故事才睡,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午睡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亲子阅读,而我自己一年可能也就完整的看3-5本书吧。随着孩子长大,我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不仅孩子需要读书,我也需要,因为如果我的成长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平时我除了坚持每天看书以外,有时间就去康巴什新华书店小木屋,周末参加下读书会。在我的影响下,当我们周末问孩子想去哪的时候,孩子自己会主动提出要去小木屋或者图书馆看书,后来还告诉我:妈妈,看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也确实感觉到了书带给他的快乐,有一次他用磁力片拼装了一个挺复杂的造型,让我看,我表扬了他设计的好,他居然傲娇地告诉我:因为我读的书多。你不会是因为你读的书少,而且还批评我说,你要是不读书,等你再长成大姐姐,你要是就知道吃和玩玩具,什么也不会,就会没有工作。好深刻地教训,我瞬间无语.......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先努力做到。比如孩子胆小、腼腆、不善于表达,而父母却总是想把孩子往台前推,这样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反倒不如,父母先做榜样去影响孩子。(我参加朗诵、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回来告诉他我的感受,上台前、上台后。)
说到这,妈妈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孩子的长大不知道有没有本领恐慌得感觉?我反正有,有时候突然觉得有点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了,所以在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一定要保持一种自我的学习力,也不断的成长,提升自我,在若干年后,让孩子也能因为妈妈而傲娇。
关键词三:节制
前段时间,我在喜马拉雅电台听了蒋勋的《孤独六讲》,他在里面提到:小时候自己很享受一个人在书房里独处的时光,可是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妈妈总是不间断地要进来打断他,一会说:我听到你咳嗽了,需要喝水吗?一会儿又说:你要不要吃点水果呀?相信这样的场景,我们也很熟悉,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这在我们看来,是母亲爱和关心的表达,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打扰,一种自我空间的破坏。正如蒋勋在讲课中所说:母爱,如果没有适当的节制,就是一种暴力。
我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我觉得也是无时不在的,甚至有点泛滥(当然我这样说没有辱骂或者嫌弃母爱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母爱应当有所节制)。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以爱的名义,强行加给孩子父母的主观意愿,比如:吃饭的时候,儿子你吃这个,这个含维生素多,吃上对身体好,可是你都没问孩子爱不爱吃?或者孩子正在专心的做手工、玩玩具,你跑过去,儿子来喝点水,人家本来不渴,长期下去,导致孩子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口渴的感觉,感统失调,自己也没有意识去喝水。
其实,当我们说节制母爱的时候,我们从另一方面就是在强调妈妈的放手,不要成为超级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成长,因为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事实上,只要你给孩子机会,他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正如《正面管教》一书中所说的: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信念的基础。当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自己没有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练习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在孩子成长中,父母是一个引导者角色,而不是替代者。如果你的建议他不听的话,不如适当的让他体验自然后果,因为试错也是一种成长。
还有就是妈妈要提高说话的含金量,尽量避免叨叨。我最近也有点犯这个毛病,其实这样叨叨不但起不到你期望的作用,还会极易让孩子厌烦。所以,有时候在管教中用语言尽量精炼,有时候可用短句直接表达,这样更能体现你的态度。反之在日常交流中,彼此情绪也很平和,我们可以多说,便于沟通充分(注重有效沟通)。还有就是尽量多去发现孩子的小进步,少去叨叨他的缺点。比如:建立小红花记录本,让孩子自己说一句话写清楚他的进步,累积够一定数满足一个小愿望。一方面可以激励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有些东西努力才会有。
关键词四:坚持
自媒体时代,我们获得育儿知识的途径很多很多,除了看育儿书籍以及和身边优秀的妈妈们交流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育儿公众号,听大咖讲座等等,但是如何让知识成为我们内在的一种理念,让知识落地生根,很重要的就是要善于运用并且坚持运用。有时候我们听到身边有的妈妈抱怨说:谁谁家小孩儿怎么怎么样,为什么我们家的不是?粗略分析,大多不是因为孩子智商的差异,而是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同。如今,我们这一代妈妈们大都有文化,对育儿知识也知道很多,但最终孩子和孩子仍会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确理念的坚持程度。
比如,大家都知道磨耳朵对于早期英语启蒙很重要,但是真正坚持做的有多少?前段时间,我们在群里听到果果唱英文歌,发音清楚,而且乐意输出,大家都很惊讶,其实背后很关键的一个就是果妈的坚持。
关于坚持,在亲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阅读吧,这个在前面也和大家分享过,在孩子成长中,只要我在,几乎没有断过睡前故事,到现在孩子可以认真地看很长的书,看书也成了他的习惯。关于读书和大家分享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一段话: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我觉得上面的这段话正合我心,我让儿子爱上阅读也没想他学习多好,成为什么有识之士,就是想让他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在浮躁中可以和自己对话。
以上就是我在育儿过程中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和感触,不一定都适用,但是希望带给大家有益的借鉴,在我心里,果苗妈妈一直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积极上进,饱读诗文的知性女子,相信因萤火虫绘本馆结缘的妈妈们也一定很优秀,说实话今天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我内心是诚惶诚恐的,因为我不算是一位优秀的好妈妈,但我在努力向孩子心中的好妈妈靠近。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都能成为孩子如师如友的好伙伴。再次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