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次听了罗胖推荐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课,听完他的学习感悟,战友推荐的也看了几篇,忍不住订阅了这个专栏。之前也有疑惑,我又不是产品经理,为何学产品思维,任何人都与产品息息相关,你会买产品,甚至把自己也当成一个产品来打造。这个专栏值得深度学习,以下是第一篇学习笔记。
如何打造一个好产品,先学习情绪的感知--同理心训练。
认识四种基本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是愉悦,如果不满足就是不爽。
内心边界被侵犯就会愤怒,如果侵犯过大就会变成恐惧。
其他一些情绪,比如:生气、烦躁、痛苦、茫然、烦恼、悲伤、厌倦等,本质上是某个点没被满足。
还有一些其他情绪,比如:焦虑、羞耻感。实质都是恐惧,焦虑是一种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想象是持续性的空间,内化成为焦虑。羞耻感是来自社会评论的恐惧。
认识“愉悦”和“不爽”
开篇就研究“满足”“愉悦”“不爽”三个词。可以用来量度一个产品到不到位,也可以量度和一个人的关系,还可以用来探索自己和认识自己。
于一个产品,自己有没有被满足就可以判断是否是个好产品。与一个人,对方是否懂得你的不爽与满足,你是否懂得对方的不爽与满足,如果彼此都不懂,那其实是一段勉强的关系。对于自己,察觉一下自己,是否在一件事情上可以不厌其烦的一直做下去?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上面。
比如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可以对着ppt练习100次也不厌其烦,而你联系3次就会痛苦。
还有1万小时理论,那么人为什么可以花1万小时在一件事情上呢?达芬奇画鸡蛋,街边的老手艺人。有的是乐于其中,有的是万不得己,多半人却是在深入体验中,才找到满足,找到愉悦感。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支撑一个人持续投入1万个小时。
最终都通过这几个词,可以认识自己的天分,也能帮助别人认识天分。
认识“愤怒”和“恐惧”
恐惧对于做产品很重要,因为恐惧是边界。
就像看到火,就不会伸出手,因为恐惧。风高浪大就不会出海,因为恐惧。恐惧就是边界,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比如封建王朝的统治,人会有不同反应,有的人会恐惧,而有的人会愤怒,愤怒的人会奋起反抗成了英雄。
如果说愉悦和满足是一种动力可以支撑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花1万小时,那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甚至比愉悦满足更强劲。
恐惧也是痛点。对青春的流逝会恐惧,会有医美和美容;对自我的不完善会恐惧,所以会有得到和终身学习;对生存的恐惧,会有医疗和教育的市场。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恐惧呢?
直面恐惧,刻意练习。有的恐惧永远无法战胜,而大部分的恐惧是可以通过扩大自己的边界来改善的。
说了这么多道理,其实所有道理我们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可能会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恐惧的什么?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恐惧,要不就是伟人英雄边界无限大,否则就是刻意逃避、内心麻木不敢去面对。连认识自己的恐惧的勇气都没有,也只能浑浑噩噩度日。
当开始直面恐惧时,却发现恐惧太大,处处都是恐惧,这可怎么办?恐惧人生啊。
梁宁建议,用番茄工作法,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番茄,开始累积自己,面对一个个小的恐惧,而不是面对一个大的混沌,觉得目标过大,自己渺小。恐惧是因为体量,当你把恐惧拆解成一个一个小猫的时候,你就能处理它,可以直面恐惧了。
发现自己的愉悦和恐惧
什么会使我满足和愉悦呢?结合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和安全需求、社会关系、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小时候可能吃饱了就会满足,穿一件新衣服也会满足,可随着年龄增长,让自己满足和愉悦的边界也会扩大,追求社会关系稳定、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得到别人尊重才能让自己满足。
那有没有某一件事情让你可以坚持1万小时呢?
于我而言还没发现能让自己持续满足和愉悦坚持1万小时的事情,那只能刻意练习,比如写作,比如阅读。当然现如今驱动我的还不是愉悦和满足,而是恐惧,对知识和未来的恐惧,只有当坚持写作阅读累计足够时间,由量变成质变时,才会有满足和喜悦,而最终持续下去的同样是愉悦和恐惧的共同作用。
还有对年龄的变化,对未来未知变化的恐惧,让我一刻不停地要学习,充实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