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和她的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像万千个婆媳关系一样微妙而又复杂!
秋兰的婆婆不止一次地向亲朋们抱怨,说秋兰不愿意和她说话,早上出去上班,晚上下班回来就像个哑巴似的只会嗯那么一声,有时候甚至于连嗯都不嗯,铁板一样的脸看着就让人窝火。老姐妹们就都劝她,说秋兰就这性格,不善言辞。老人家就更加愤怒了,甩下一句:她跟她妈有说有笑么!
秋兰听到婆婆那来的反馈,很是委屈,她说她不是不想跟婆婆聊天,而是她害怕婆婆总能从她的话里听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那些玩意往往是让婆婆生气从而大发雷霆的导火线了!
“我真的很奇怪,同样的一句话说给我妈听和说给我婆婆听,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秋兰无奈地感慨着。
秋兰大概从来没有想过,每个人对飘在耳朵里的话语有着一种天然的选择习惯,她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听取想要的部分,而忽视掉这话的前因后果。
秋兰的妈妈从心底里觉得女儿一切都是好的,对自己什么都是照顾着,女儿说的话当然全是为她考虑的好话了,至于偶尔插在话语里的埋怨愤懑也就自然地被摒弃出去,这样的话语听起来怎么不心旷神怡,也就有了越来越和谐的关系!
秋兰的婆婆呢,总是觉得媳妇没有女儿贴心,还让儿子娶了老婆忘了娘。她听秋兰说话就会选择性侵听她愿意拿来佐证自己想法的部分,于是乎觉得秋兰的每句话都是自私的,都在漠视她这个老人,至于秋兰话语里那些对她关心的话要么被选择性地忽视,要么就成了秋兰的假惺惺。这样的选择性倾听,听出来的当然全是火药味了!
(2)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一句话让不同的人向同一个人述说会有什么不同。他们惊奇地发现,说话者如果是倾听者喜欢的人,倾听者听到的就全是甜美和祝福;如果说话者与倾听者曾经有过不开心,那话里原本很细微甚至没有的敌意就会被无限放大;真正能将话的原意表达的竟是与倾听者完全没有关系的一个陌生人,当倾听者不再带有深植在心底的对述说者的偏见时,他才能公平地去对待一句话,才不会选择性的倾听,让自己的情绪将话语完全变质!
也许,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的另一个原因。你说的那句话因为倾听者的选择性倾听已经变成了另一句话,那样的话也许会激化话语里的快乐,也会放大话语里的愤懑。
为什么暴力犯罪更容易发生在熟人之间,也许也与这种选择性倾听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言不合就发难,是因为那一言已触动了积蓄很久的恶劣情绪,正是这样的情绪让这看似简单的一言有了更多的被选择了的含义,虽然他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而已!
(3)
那我们如何来避免自己做一个选择性倾听症的倾听者呢?其实方法很简单,不如在听完话后想一想,这话如果是另一个人对我说,我会不会还有这样的情绪。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到底是因为这句话,还是因为说话的那个人。帮话语重新找一个说话的主人,一个你对他没有任何偏见的主人,你就能真正地听懂对方的话,然后就恍然间明白,原来我并不是为这句话而生气,我只是想借这句话来生一生说话人的气罢了!
我把秋兰与她婆婆说话的故事换了对主人公说给秋兰的婆婆听,她听后很为故事里的媳妇难受,还不停地责怪故事里的婆婆小题大作。等我告诉她那小媳妇对婆婆说的话秋兰也曾经这样跟她说过。老人的脸刹那间变得通红,她一定也想起来自己听了这样的话如何埋怨秋兰的情景!
搞定了老人,我又跟秋兰说,以后还是要多和婆婆聊天,只是要注意话语尽量平和,万一说到什么敏感的话题,不如加上一句:上次我也是这样跟我妈说的。也许就这么简单单的一句会让婆婆觉得你已经将她当妈来看待了,那她就会用一个当妈的身份来选择性倾听你的话语!
(4)
你是不是也会有听了某句话突然间愤怒的经历?也许当这样的情绪涌上来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你的选择性倾听症又发作了,你听到的言外之意完全是基于你自己的情绪自己的看法而听到的,换句话说,你听到的只时你当时那情绪想要听到的话语,那往往并不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愿你能平和地倾听每个人的话语,还原话语的本色。如果你一定要让你的选择性倾听症发作的话,请倾听那些让你的快乐情绪膨胀的话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