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我做的社交产品CatchU!发布了一个新版本,一个微小的改动,获得了更多的点击量。借此机会,想写一篇关于数据驱动的文章。
CatchU!付费点击率
对于CatchU!这个应用而言,商业模式之一是让用户在免费的20s视频通话中尽可能去使用金币去增加时长,达到付费的效果。
另一个对于用户的社交目的是两个用户在视频聊天中都点击了‘Like’从而成为好友,让他在CatchU!中获得乐趣,提升粘性。
针对这两点,在改版之前,我们发现,用户使用金币付费延长视频时间和点击‘Like’的数据并不好看,于是针对视频页面我做出了以下的新设计。
去掉了这个页面的关闭按钮;
去掉了这个页面使用贴纸和滤镜按钮;
修改了‘like’和‘加时间’的按钮;
目的是减少页面上的复杂性,突出‘Like’及‘Time’的优先级,从而让用户“想的更少”。
而对于‘Time’和‘Like’顺序的排序,由于倒计时的驱动,增加时间的存在从功能属性本身而言,存在感就强于‘Like’对方,所以将我们所要引导的‘Like’放置了右边。
这里要引入的是一个设计概念:设计是商业的一部分,我们的设计应该要避免用户去思考也就是我们要为潜意识做设计。
对于潜意识的解释,是我们在遇到某些事件无需大脑思考的下意识做的反应,比如我们在看到东西递过来时,会在潜意识的引导下伸手去接,等待动作完成之后,大脑才做出反应原来刚刚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平常的动作都是潜意识的行为,上层意识是对行为的一种解释。我们做的应该是为潜意识做设计,避免用户去做思考。
在对于此处的按钮排布也是遵循了这样的潜意识:
由于人们阅读习惯,所以结果便是我们引导下的,第一眼会看到的是‘Time’,而更加关注的是右边的按钮,同理可参考iOS弹框设计。
为什么iOS的返回时提醒‘是否选择放弃输入’这样的弹框时,会将‘取消’键放在左边,而‘确定’键放在右边?
同样的,iOS考虑了人的阅读习惯,绝大多数国家的阅读习惯都是是由从左到右,所以对于更愿意去引起关注的按钮放置在右边更加符合人的心理模型。
古腾堡法则这么讲:
用户的浏览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我们认为左上是我们阅读的开始位置右下是落脚位置。
通过改版,惊喜的发现,这两个按钮的点击量及整个应用通话时长增长了大约30%。
这次改版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典典养车:一个价值400万美金的改动
在2015年我在北京听过典典养车COO,刀刃(王冠杰)讲过的一场分享,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微小的改动,换来了400万美金的A轮
左图是典典养车第一版图(当时产品名称为车点点),在评审时,运营提出了疑惑,
这个页面似乎没有重点,不知道引导用户去做什么。
经过运营的建议,产品同学思考后,将‘一键洗车’放置在了中心按钮上,产品逻辑上没有任何改动。
对此的解释是,聚集需求,永远别让用户去思考。
最后也因为这个改动,拿到了400万美金的A轮投资。
BitTorrent:升级成为专业版
肖恩·埃利思/摩根·布朗所写的《黑客增长: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中提到过这么一个案例,之前BitTorrent做过一个用户调研,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用户有相当高的比例不知道专业版(付费版)的存在。
产品团队难以置信,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对用户普及到了’专业版’的概念,显然他们失败了。
于是产品团队迅速迭代了一版,在app主屏幕增加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升级按钮。
结果是每天升级的收入获得了92%的增长。
这一做法很明显和上一案例中‘一键洗车’的按钮思路如出一辙,即做了“不让用户思考”,获得了成功。
Airbnb :星 VS 心
同样是在《黑客增长: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中的案例。
2012年时,Airbnb对于一个小按钮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屋主发布的房源资讯上,把一个‘星’图标,修改成了‘心’图标。
仅仅因为这个图标更贴合了‘心愿清单(Wish Lists)’的名称。
四个月后,45%的用户使用过该功能,累积创建了超过10万个心愿列表。
单凭这一个简单的小改动,就让用户的使用率提升了30%。
在此之前,心愿列表功能其实早已上线数年。但团队希望通过优化来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看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这一改动使心愿列表从简单的功能价值过渡到了情感价值。人们不仅可以用它来标记自己中意的房间,以便在出行的之前对比和预定,还可以在雨霾风障的糟糕日子里或是焦头烂额的繁重工作外,在这里通过观看精美的照片,寻求片刻的宁静安详。这简直成了一种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手段。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可以发现,用数据去驱动增长,最终一个小的改动就获得了数据增长,所遵循是总是:把握用户的心理,设计是商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