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2字,建议阅读5分钟。你可以收获的知识要点如下:
- 把“不懂/不会/不知道”当做借口的人有两个原因:
(1)懒;
(2)做一件新事情时会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 - 面对未知的事物,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了解它,而不是退避三舍忽略它。
以下几句话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 这个我不懂;
- 这个我不会;
- 这个我不知道。
这些话是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经常会听到的。它们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还会让听到它的人感到很真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不懂装懂。</br>
如果你继续观察,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说,但说完后接下来的行为却大相径庭。</br>
有的人说完“我不懂/我不会/我不知道”后,会用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你,期待你赶紧花时间给他讲一讲;有的人则会十分害羞的低下头,希望你不再与他探讨这个问题;还有的人则会说“给我一天时间让我去了解一下,然后再探讨”。</br>
这种现象我们在《日课028 | 神一样的借口(二)做这个没用》提到过:
- 基于同一种理由,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说“我不懂”是神一样的借口呢?因为大多数人说这句话的目的不是表达“我不懂”这个客观事实,他们的真正含义是:“我不想做,请你放过我吧”。</br>
1.我的故事
大学期间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是在一次创业团队例会上。</br>
在那次会议之前,团队探讨了很久“如何做校园文化纪念品”的事情。之所以探讨这么久,是因为我们陷入了一个头脑风暴的怪圈。每当想出一个产品方案,大家都很开心,可是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便推动不下去了。</br>
比如,我们想知道这个纪念品在国内的其它高校是否有售;我们想对产品进行初步的外观设计;我们想做饥饿营销,提前看一看效果以确定产量。以上所有问题都需要有人去解决,但面对这些问题时所有人都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没有人愿意付出行动。当指派任务到一个人身上时,无论这个人是谁,他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我不懂呀/我不会呀/我不知道呀。</br>
那怎么办呢?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不会,那就找个会的人来做。</br>
这个方案真完美。我们是领导者,重要的是管理,是找人。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br>
不过,谁找人呢?去哪找呢?找不到怎么办呢?</br>
答案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去哪找,我们也不懂怎么找。那怎么办?团队都组建好了,也不能散了呀。于是,我们便只能再次头脑风暴,换一个现在就有能力做的产品。但不论换成什么,都会遇到一个现有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就会陷入:“不懂/不会/不知道——换一个”的死亡循环。</br>
直到有一天,我们找到了小Z。小Z在跟着我们开了四次会,经历了两次“不懂/不会/不知道——换一个”的循环后,终于发飙了。</br>
小Z站起来说:“你们不知道的,就去查啊!你们不会的,就去学啊!你们不懂的就去问啊!”</br>
紧接着,小Z掏出了手机:“百度不会用吗?淘宝不会用吗?你们想看别的学校哪个纪念品卖得好,淘宝搜一下不就知道了?想设计外观,这么多设计师兼职网站,花点钱请个人不也早都完事了?”</br>
“你们就是懒,就是只喜欢动嘴皮子。为了不去行动,还给自己找了这么多的借口,赋予了这么多伟大的使命。每次看你们开会,就像是看一帮少男在做春梦。”</br>
基于同一种理由,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们的选择是:我不会,那就不做了,等到有人会的时候再做;小Z的选择是:我不会,那我需要学习学习,看一看到底该怎么做。</br>
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被动输入”,是一种学生思维,等着有人来教。小Z的思维是“主动输入”,主动探索未知的事情,有着强大的自学能动性与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工作思维。我想,这就是她比我们强的地方,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br>
事后多年再回首,我坚信正是这番话把我从“学生思维”转换到了“工作思维”。听到这番话的那一刻,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br>
2.两个原因
因为“我不懂/我不会/我不知道”而不去尝试的人,主要原因有两点:
- 懒;
- 做一件新事情时会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真正需求根本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懒”。我一向认为,“懒”和“衣食住行”一样,是一种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刚需”。只不过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懒惰”是被鄙视的,“努力”才会得到尊重。</br>
为了满足“懒”这个需求,又不想被周围人瞧不起,那就需要用到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通过“我不懂/我不会/我不知道”这些话束,暗地里向周围人传递“你让我干我也干不好”这个信息,便可以起到甩走任务、推脱工作的效果。</br>
除了“懒”之外,“做一件新事情时会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也是我们找借口的一个重要原因。</br>
人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而稳定感和安全感高度相关。乡土情结其实就是一种体现:当常年在外奔波的你回到家乡,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因为又看到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从小就熟悉的一切。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虑就业问题的时候,也会看重稳定性。哪怕待遇不高,但只要是铁饭碗,总会有万人争抢。如果铁饭碗配上高收入,那种地方就很容易出现世袭制,父母会绕过各种制度障碍把子女安插进去。</br>
对安全感的追求,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当面对陌生的新事情时,我们的认知体系便受到了冲击,变得不再稳定,丧失了一部分的安全感。探索“不知道的世界”,就像是进入了一片黑暗森林,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心理充满了不安。而“知道的世界”就像是自己的庄园,熟悉安稳,逍遥自在。</br>
吊诡的是,每个人都渴望更多的安全感。但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安全感,首先要先放弃一部分安全感,学习一些让自己觉得“不安全”的知识,进入一些让自己觉得“不安全”的领域,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这就像是种庄稼,得先把舍弃一些自己的口粮,把它们当做种子种下去,来年才能收获更多的食物。很多人想不明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放弃一丝一毫的安全感,人与人的差距就此拉开。</br>
因此,凡事有个度。追求安全感没有错,但如果过分追求安全感,人便会成为自己的奴隶。</br>
3.两个办法
如果找借口是因为“懒”,那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做一件需要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体验这件事情的愉悦感。相信我,这种事情带来的愉悦感,远远超过“懒”带给你的快乐。</br>
那如果找借口是因为讨厌“不安全感”呢?</br>
很遗憾,“不安全感”是基于未知而客观产生的,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完全消除。我们只能清晰地认识它,然后接受它。</br>
不懂/不会/不知道,应该是吹响进攻的号角,而不是全军撤退的指令。
4.知识要点
今天的知识要点如下:
- 把“不懂/不会/不知道”当做借口的人有两个原因:
(1)懒;
(2)做一件新事情时会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
- 面对未知的事物,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了解它,而不是退避三舍忽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