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6)
一个故事一个命运,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总是令我深陷其中,感同身受、扼腕叹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一颗心、一个生命遭到致命打击而导致灭亡。小说《一颗心的沦亡》就是叙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拼搏了大半辈,为了妻子和他那可爱的女儿,为她们积攒财富。现实中,老人与她们的思想却格格不入。老人保守、老实的过于怯弱,在老人父母的影响下认为人一生当勤奋而非享受。而女儿受到妻子的影响变得虚荣、浅薄、生活不检点。老人的心中,女儿是他的幸福,是他奋斗的动力,是他的一切。
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女儿在夜晚鬼混凌晨回家时被老人偷偷瞧见,老人那根维持着心脏动力的血管剧烈地颤抖。由愤怒、激动、伤心,再到怯弱、麻木、漠不关心,作者描写了一个悲剧人物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老人的死亡令我惊讶万分,但却又没有觉得哪里不妥,结局意料之外却毫无破绽。
一颗人心彻底的沦亡,只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意外发现。不是什么致命原因,这种导致沦亡的诱因模糊不清、甚至无足轻重。但它是一根导火线,连接着老人生命的支撑点,连接着他与妻子的平衡。当老人意识到一生的辛苦毫无意义,意识到他与家庭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可爱如命一般的女儿的令他羞耻的行为,让他的世界有如被钻进了一只饥饿的食肉虫,慢慢的被吞噬干净。
其实这个老人的故事也映射到如今现实的家庭。美好婚姻是两颗心的靠近和沟通,老人与他妻子的价值观毫不相同,老人的性格也导致了他在家里的地位。他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家人,以她们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卑贱了自己。
而真正的爱情是相互付出。太过卑微的爱情不值得你去努力。一个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去等个三年、十年,那样的爱情看似感动、美好,实则脆弱易碎。
我有一个哥们,从高中开始就爱上了班上的女神,高傲女神回绝了他,哥们不弃不馁,高中跟到大学,从毕业又跟到了工作单位。终于获得美人归,我清晰地记得当天表白成功哥们那激动忘乎所以的宣布,哥们的幸福日子终于到了。作为一直以来的旁观者,我由衷为他感到开心。当我们都以为终于有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仅仅三个月,哥们辞了职,在饭桌前酩酊大醉、满含泪水地跟我哭诉:分手了。我惊讶万分:她提的?
不,是我提的。哥们这句话更是让我云里雾里,还没等我问为什么,哥们便接着说:太累了。说完便醉倒了。后来,哥们和相亲的一位女孩结婚了。前些日子哥们抱着他的娃娃和他的老婆来我家串门,从他那溢于言表的幸福我明白他找对了人,他身边那个娇小柔弱却总是用满含爱意的眼神望着哥们的时候,我明白真正的爱情或许不是那十年长跑、苦苦的追逐,而是找到一个你爱着却恰巧也爱着你的人。
老人的婚姻或许和哥们之前的爱情一样。他的婚姻生活也是逼迫他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压垮老人脆弱灵魂的还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可爱女儿。
女儿的堕落加速着他的灭亡,当他发现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毫无意义,他所创造的财富反而成了使女儿堕入地狱的帮凶,那深深地绝望压得他无法翻身。可这又怪得了谁呢,老人自己难道不应该承担些责任吗?
家庭教育愈来愈重要了。留守儿童日益增多,青少年犯罪也见怪不怪,弑母案,弑师案,这一例例血淋淋的案子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对这个物质丰富精神贫瘠的社会痛定思痛。忙碌的父母请停下来,想一想,物质的丰裕能否填补孩子内心的贫乏。
正如老人一辈子忙忙碌碌,忽视与家庭的沟通,自以为用金钱就能使她们幸福,却发现离她们越来越远。他已经老的病的够不到她们了,即使身体恢复健康,心灵上的差距也形成巨大鸿沟,老人的世界俨然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老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令人惋惜的是,是他自己毁了自己,他的价值观,他受父母的家庭影响,他的性格,完成了这一悲剧的自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