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有鈡仪,师曹、师旷等,周代由于礼乐盛行,琴除了供贵族享乐之外,主要在各种典礼仪式中演奏。
鈡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晋侯让当时是囚徒的鈡仪演奏琴曲,而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将他礼送回楚国。可见当时的王公贵族,对于琴、瑟的爱好极盛,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但是弹奏的乐师的地位却像奴隶一样,师曹就曾经因教琴而得罪卫献公的宠姬,被毒打三百鞭。音乐才能全面而杰出的师旷却是个例外,因为他的才能不仅很受重用,还敢大胆地在王候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随着奴隶制度的衰亡,封建制度兴起,音乐领域也发生了大变革,“礼崩乐坏”,“琴瑟,竽笙之声”,为王公大人“独听之”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齐国的首都甚至出现了“其民无不鼓瑟弹琴”的景象。于是有了伯牙、雍门周这样杰出的民间琴家。
伯牙开拓了借景抒情的音乐创作之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琴曲演奏可不必用语言解说,通过塑造出音乐形象,就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比如巍峨的山峰给人以“巍巍乎”的感受,奔腾的流水给人以“洋洋乎”的联想,此时乐器演奏已经有了很大的艺术感染力。伯牙学琴三年而不能移情,其师成连将他带到蓬莱岛上,伯牙独自一人听风声和波涛的声响,恍然醒悟,抚琴弹奏。作琴曲《水仙操》。这个故事启示我们,除了技法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在精神气质方面进行深入领悟,无论创作还是演奏,都要音乐人本人身临其境,也告诉我们,艺术技巧固然重要,而思想感情更是占首要位置。
雍门周是战国时的一位民间琴家,他通过先描绘悲伤的景象,再为孟尝君弹琴,让孟尝君触琴生悲。这个故事说明,即使是音乐欣赏,也需要有自己生活经历作为基础,否则对音乐作品也是不能深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