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3个轮子的车去旅行——“瑞士奶酪式学习”的危害
一
瑞士奶酪模型,是英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瑞森等人提出的,也叫航空事故理论模型。其主要思想是: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一定的漏洞,当不安全因素像一束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够透过所有层面的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不同的层面叠加起来,就像一组有漏洞的奶酪片叠放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瑞士奶酪模型。
二
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中,作者萨尔曼·可汗论述了“瑞士奶酪式学习”的危害。
1、基础漏洞导致知识体系崩塌
我们的教育体制将知识体系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学科,又将每一学科分为各自独立的单元,这造成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脱节。学校会根据时间来安排教学计划,而非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来安排教学计划。
学生即使是每一单元经过的测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会错过很多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像开着一辆只有3个轮子的车,去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或者就像在建造房屋时,只打75%-80%的地基。即使在测试中答对95%的题,如果那5%的学习内容不加以复习、补考和取得满分,之后都会导致学习瓶颈。
比如,有机化学让很多医学预科生更换了专业,但有机化学只不过是延伸了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已。没有学好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死记硬背大量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这让学生讨厌、畏惧和退步。如果能真正掌握无机化学,凭直觉都能轻松掌握有机化学。
另一个例子是,微积分是学生们最容易遭遇惨败的学科,并不是因为微积分难,而是因为微积分是建立在一层层的基础概念之上的,微积分涉及原来学过的很多代数和三角函数知识。
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瑞士奶酪式学习的受害者。尽管从外部来看,这块奶酪是坚硬而完整的,但里面却布满了小洞。”“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像这块乳酪一样漏洞百出”。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创造足够的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补考,无法进行知识漏洞的有效修补。从而,即使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会经历时间后累积出整个知识体系的崩塌。
2、知识漏洞造成知识与运用的脱节
课堂知识与现实应用脱节,是我们现存教育的主要弊端,原因是我们习惯于快速学习,仅仅在理解了一部分就宣称掌握了全部,实际上只是自我欺骗式的浅学习。
比如,一个毕业于常青藤盟校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并不理解边际生产成本(每多生产一件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换句话说,就是每件产品的原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总和),可边际生产成本只不过是两个代数方程解出两个未知数,这是八年级的代数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将学习进行深入需要占用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在应试教育下,很多课程变成了枯燥的快速学习,而不会使学生在万千世界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测试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测了之后,不管成绩是好是坏,都会按部就班地赶进度,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老师常说的“查缺补漏”并没有落实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也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考试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测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寻找知识漏洞。有限的考试对于寻找知识漏洞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何况我们的教育普遍把考试当成检测手段,偏重得分而忽视失分。可汗学院为此提供的学习方案是:通过互联网的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的个性化学习,知识检测时必须连续答对十道题,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课程学习。
瑞士奶酪学习法提供的启示是:无论学生在参加课外培训班,还是在学校接受补差培优,一味攻坚克难并不一定是可取的,反而可能要转换思维,通过反复测试,寻找基础知识中的漏洞,进行复习和修补。
这或许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如果有一辆只有3个轮子的车,我们不妨停一停,等安了第4个轮子再上路。而不是开着只有3个轮子的车,危险而低效地跑完了全程,才回来修补那第4个轮子。
唔路过:70后,男,中学图书管理员,坚持阅读者,好事小股民。。公众号:智慧成长读书会,简书:唔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