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文素质的提升
——初晓波讲座有感
初晓波,北京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在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的成长的讲座上,初教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阅读大餐。
初教授一上来就说:在北大,我不是上课最好的老师,但是我是开读书讲座最好的老师。我争取自己多活几年,也好多给广大师生多做几次阅读讲座。
多直白的语言,多深情的告白:为了阅读也要健康生活几十年。
腹有诗书气自华,气是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读书是与大师的对话,是倾听大师的声音,能够唤醒沉睡的心灵,能够塑造高尚的品德。
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什么是书?人类记录活动的成果、传承人类文明的甲骨文、竹简等物品称为书,古人说把诗词歌赋等“著于竹帛之上谓之书”。
书是粮食,是精神粮食,是无价之宝。钱可以买的食物是有限的,但是买来的知识是无限的。现在在城市的街头可以看见按公斤来付钱的书,这些书粗制滥造,内容错误百出,没有学术和研究价值,不能作为真正的好书来对待。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帮助人们收获更美的成果;书籍是药,疗救昏聩,让人们摆脱低俗,成就高尚;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可能你周围的朋友、亲人都会背叛你,只有书籍安静地陪你,不离不弃。
对于很多人爱书的人来讲,书籍就是生命:袁思亮注偶然得到《注东坡先生诗》这本书,欣喜若狂,视为镇宅之宝。有一次家里书斋走水,袁思亮想到这本书在火中烧毁,伤心万分,竟然想以身殉书。家人拼得万死才从火海中抢救出这本书的残页,而袁思亮也得以存活。
对于另一些人,书是摆设,是工具,是钱,是柴火。他们用书来映衬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品味,或者用书来抬升财富,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并不一定读书,买书只是等着藏书升值。
读书是乐趣,藏书是情趣,是心情。书跟人是缘分,是亲近,是爱。有辗转反侧的思念,有日思夜想的期盼,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每一本书都是智慧的结晶,阅读的过程都是灵魂的对话,应该心存尊重、敬畏。每一本书都有它注定的宿命,终有一天会离开,如同生命的结束,所以要珍惜每一次与书籍的触摸,每次的相遇都是缘分,尊重书籍,慎重读书。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活着就要读书,死亡也会美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限的生命如何应对无限的知识?三浦梅园说,一勺水加到大海里,大海没有增减;一条小溪流向大海,大海似乎也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要不停地把水加进去,不停地让水流进大海,大海的壮观就在那里。这是必然,这是宿命;就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只管努力,不计结果。认真阅读,不放弃,也能成就海的胸怀,成就心灵的宽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见得你非得走多久,不见得非得旅行多看风景,只要在书籍理论的支持下,躬行实践,感悟反思,讨论探究,在磨合探究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得到智慧开悟。
为学当如埃及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要眼到、口到(读)、心到(思考)、手到(书写、笔记)。随时动笔,坚决避免拖延症,绝不堆积,不能往后推;始终保持好奇心,不断努力,不停学习,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