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巷无来客,身居不出门。”白居易这首诗写的真好,就是我们当下的景象。
“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疫情的当下,“万里路”肯定是“行”不了。不过此时,正是读书、听讲座的好时光。
在叙事者的引领下,听了方华老师专题讲座《我向往的教育》。在讲座中,他再次强调了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生活需要,教育是因人而生,教育就是育人。如何做有温度的教育,他从生物层面、精神层面、认知层面和时空方面做了阐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走进课堂,方能走进教育;走进课堂,方能与师生共同“做而论道”;走进课堂,方能给孩子更多可能。教学课堂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追求,把课堂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不同学生不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学校的安排下,听了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她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二是《怎样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挑战性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在当下的小学数学学习要三个过程一是触及儿童心灵的学习过程二是引发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三是儿童持之以恒地追问和不断深入思考的学习过程。
在讲座中,吴老师结合案例《小数》,对如何建好“承重墙”,打通隔离墙做了阐述。例如小数计算教学中,建立承重墙-明确算理,打通隔断墙-打通算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小数概念与小数运算的共性是什么?实际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计数单位单位的细化。在例如整数和小数作为承重墙,靠整数的细化,平均分来打断隔断墙。吴老师强调:数学教学要聚焦核心内容,要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单元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承重墙,打通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额“隔断墙”。
自己听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徐斌老师《无痕教育》课题研究。听了他主讲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等专题讲座。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对如何进行数学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剖析中,对情境创设、生活味与数学味、合作交流与小组学习等方面阐述。
自己也听了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几个专题讲座,《倾听》《不同版本教材背后的秘密》等专题,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受启发。
一周中,我听课几位专家的讲座。虽然领会了不到万分之一,但是收获也是满满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了几个讲座,有顿悟也有困惑。 在听讲座过程中,既要听懂、听通,听透,更要从中听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一个没有自己问题的学习,永远不可能是真正有深度的学习者。
苏东坡有两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把诗句改成:“讲座不厌百回听,熟听深思子自知”送给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