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儿与同事聊天,她要带女儿从广州到重庆,路途漫漫,让四五岁的娃娃安静,的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她买了一些可以涂涂画画的童书,包括可以自动读的唐诗书。不过我觉得和小孩长途旅行,还是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可以做。
用扑克牌做数学游戏,我曾经百玩不厌。有时候周末在家,很无聊,便会把扑克一张一张放好,自娱自乐。最简单的玩法是,大人与小孩轮流拿牌发牌,另一个人可以用四则运算得出对方的数字。谁最先发完手中的牌为胜。最开始可以鼓励只用10以内加减法,时间长了,小孩就喜欢自己加难度,用各种复杂的运算,只为得出眼前的数字。使用的牌数越多也意味着它自我训练的次数越多。
共同计划旅行路线也很有趣。我常常认为,很多题目都可以正反做。广州到重庆高铁,粗查了一下,途经广州,韶关东,郴州,衡阳,株洲,湘潭,怀化,铜仁,秀山,酉阳,黔江,武隆,涪陵,重庆北。说实话,有些地名,我看着都很陌生。但是如果在地图上,一个一个标记出来,孩子对这首先有了空间的概念。
现在的孩子上网都很早,如果父母能够花一点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一起制定一个纸上的地图之旅,肯定非常难忘。名胜古迹,历史人物、古诗词,美食等等一一标注出来。沿途,临进站之时,均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如果可能,还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当地的方言,或许这点在抖音上最容易做到。若难度特别大,父母至少可以粤语、湖南话、重庆话来两句,不一定是什么要感受方言的魅力,单纯也会丰富有趣。
前期准备做足后,高铁上或许不会太寂寞。家长也不至于对着手机或者孩子枯坐、叹气啦。对于这一切的记录也可以由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父母可以帮着书写文字、绘制地图,孩子可以通过画画、语音、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
最后大家可以将这段旅程制作成一本假书,包括中间拍的相片等。如果一年有一次这样的旅程,按这样的思路与规模制作,等他长大后回忆起来一定更有滋味。在制作时可以使用a4的打印纸,或者读库的notebook,有画,但都是白纸。反正以可以让他涂抹为宜。到目的地时,也可以买一份报纸,裁剪一段新闻贴上去。想想还是很有趣的。
还可以一起编造故事。以前躺在火车上无聊的时候,脑子里会假想如何给孩子编顺口溜,不过多数时候是脑子里放电影,醒了就忘。
手机这段儿是唯一记着的:左晃晃右晃晃,连树都跟着摇摇摆摆做运动。白云飘鸟儿飞鱼儿跃,娃娃拍掌掌。你看你看,那个四四方方又长长远远的大怪物在打嗝?那怎么是打嗝呢?因为他的头好像长了双下巴,总想着吃到前面的东西,所以就像条小蛇一样匍匐前进,可是哐哐哐,怎么往前跑,好像都吃不到东西,好饿啊好饿啊。白云听到火车在喊饿,就飞了过来。火车火车,你怎么了。火车说不论我怎么动好像都吃不到东西,胃好冷啊。这时候叼着小虫子的鸟儿也飞了过来,
不过有一点,我以前,特别相信即兴,但是后来发现讲故事这件事,还是需要备课。故事怎么讲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需要对孩子特别熟悉,另一方面还是要做充足准备,知道故事中的点是什么。
2
之前还买了一套栗斯的《唐诗故事》,出了两辑,一辑四本,通过主题归纳唐诗,建筑、牡丹、旅行都可以成为一个主题,收纳各种唐诗。目前这套书已经绝版,网上炒得很贵。后来我发现这套书被打包出了新版,但是有所删减。栗斯是他的笔名,新版时改为原名王曙。
提这个是因为其中一本借给了同事的孩子,正好他去过西安,第一本的主题恰好是唐代长安,默默加一句,如果国庆带娃去长安,强烈建议买一本读库出品,清华大学教授王南写的《梦回唐朝》,他研究建筑史,立志要把中西同一时期的经典建筑全部写 一遍。
回到唐诗,听同事讲,孩子的老师布置语文作业,抄写然后写三句读后感。我在想小孩的作业到底应该布置什么,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写什么作文。我自己设想的,孩子仍然应该去写和说身边的事情与人、景色。让他试着观察周遭的社会。大概很久前,有家长吐槽过让孩子每次都写应景作文,国庆来一篇,中秋也要写感想。但是如果换个思维方式,如果国庆只是一个主题,让你尽情发散时,你该如何引导着孩子如何切入呢?
每到高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吹捧法国高考语文考什么。但是那种思辨类的文章是从小培养的。好像王路写过一篇如果让他来编语文教材该如何编,我觉得他有一点说得很对,现实世界中优秀的新闻报道也该入选。如果古代汉语呈现的是汉语的美感,最终目的是让他提味语言的节奏、想象力,以及承载的文化。那么身边这个现实也该鼓励他追寻,然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之前单位,领导多次提到过“腔调”的问题,阿城直接有一本书就叫《脱腔》,他应该是他那个年代最没腔调的一个作者了。但是我在想现在的语文教育还是在强加给孩子各种不好的话语结构。其实看看今年广东满分高考作文就知道了,我们习惯的仍然是空洞却又华丽的词汇。当真正走上社会,需要非常恰当准确表达一种东西时,反倒失语。或者说造成一种信息污染,盘剥读者。
当然我们的主流话语也喜欢这样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