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貌似是一个魔幻的词汇,也成了很多人的“梦中物”。比如你问哪个文艺青年人生梦想是什么?
他很有可能会说“想开一间小小的咖啡馆”。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塞纳河畔边的“左岸咖啡馆”。听名字就很浪漫,有着一种瑰丽色的梦幻,充满着无限的迷思和遐想。
咖啡馆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它缘起于欧洲,从十七世纪起就塑造了欧洲的城市生活。咖啡馆里不仅有醇香的“魔汤”,更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俱乐部,更是一座“市民的忘忧宫”。
而咖啡舶来到中国,也是先以咖啡馆闻名,如中国第一大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只是此时咖啡馆非彼时。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当咖啡馆以它的各种精致和体验占据人的心智时,咖啡也正在迅速衍化成一种快消品。
于是有了这句“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咖啡馆?”的疑问。也就有了瑞幸的“咖啡生意经”。
瑞幸的华丽上市
如果需要你数数最近一两年的热门话题,相信瑞幸绝不会被遗漏。而就在5月17日,瑞幸又折腾出一个大动静——瑞幸跑步上市,创造了国内创业公司最快上市记录:19个月。之前的记录是趣头条,2018年9月美国上市,用时27个月;再之前的记录是拼多多,2015年9月上线,2018年7月美国上市,用时34个月。
瑞幸咖啡以一个漂亮的开场,踏上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征程。开盘即高开报25美元,较17美元发行价大幅上涨逾48%,首日成交额达8.87亿美元,市值达47.4亿美元。瑞幸此次共募集到了6.95亿美元资金,成为今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亚洲公司。
上市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一次跨越,上市敲钟的那一瞬间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时刻。所以,当顺丰王卫带着那个外卖小哥去敲钟时,这个完美的一瞬完全可以载入公关史册。
上市不仅意味着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提高,融资方式发生质变,也是独角兽获得“船票”,规避依赖投资持续输血的节点。独角兽企业一般指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他们大多属于新经济的代表,发展速度和前景均高于普通企业。
上市对于新兴经济独角兽公司尤为重要,尤其像瑞幸这种持续烧钱,需要资金输血才能存活的企业。在经济环境与股市大盘仍没有走出低谷之际,尽早上市成为众多独角兽避免市场风险的共同选择。上市公司除了IPO时可以融资外,还可以通过增发、配股等多种渠道融资,这对于企业开展经营十分有利。
瑞幸咖啡从一开始成立,就在围绕上市布局。“融资、开店、降价、补贴、抢占市场”,瑞幸咖啡在饮品领域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惊心胆战的资本游戏。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瑞幸已经开了2370家门店。为了获得更多用户,瑞幸进行了疯狂的补贴,但也造成了严重亏损。2018年,瑞幸总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则高达16.19亿元。而到了2019年一季度,净亏损达5.52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亏损的三分之一。2018年瑞幸咖啡每销售一杯咖啡或其他产品就要亏损18元,单杯收入9.34元,相当于卖一杯亏两杯。
瑞幸咖啡的开店补贴力度和开店速度,在消费领域是个异类,至今无人出其右。其融资的节奏也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成立仅19个月,瑞幸已经实现3轮共计5.5亿美元融资,再加上多项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共计筹资64亿元。
在如此的大规模烧钱和融资规模下,瑞幸咖啡背后的资本肯定更急于提前“上岸”,希冀将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二级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会持续认可吗?
面对瑞幸的疯狂战略,庆幸的是投资者初步给予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位中国新零售咖啡连锁品牌的到来。
这一方面是因为瑞幸咖啡在开拓新增市场和复购率方面做的还不错。瑞幸很擅长通过营销力度获取新客,不断花样营销,比如2019年的第一场雪,瑞幸“瑞雪·见鹿”AR广告就掀起了热潮。同时,瑞幸也擅长运营老客,并不断节约配送和房租成本,体现了瑞幸非常精明的算账能力。
另一方面,瑞幸的客户价值还是不低的,2018年付费用户有1680万。咖啡对于瑞幸而言,某种程度上更是一个入口,一旦占据了用户,就可以采取平台化打法,什么都售卖,就好比现在的多品类布局一般。
此外,就是资本更看重咖啡这个赛道。这从知名基金贝莱德同时投资星巴克和瑞幸的选择上,就能看出资本看好中国高速发展的咖啡市场。
中国咖啡消费量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量稳定增长。2014年咖啡消费总量为2077.14万吨,同比增长34%;2017年消费总量为3480.95万吨,同比增长29%。可见,咖啡在中国的消费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瑞幸目前的打法不仅占据一线城市,还在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培养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咖啡的消费习惯。如今年4月,瑞幸咖啡对外宣布已经新入驻合肥、佛山、沈阳和昆明等14座新城,并计划今年新增2500家门店。同时也推出了小鹿茶等系列茶饮,这无疑可以解读为“在为下沉做准备”。
但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它还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比如:如何在经营层面摆脱亏损,形成正向的现金流;如何保持已有的扩张速度,并提高运营效率;如何优化保证咖啡的品质。
《人物》记录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和瑞幸的其他咖啡师一样,王小龙现在最在乎的,是做一杯咖啡够不够快。开始到结束,分别要打卡,为的是记录速度。瑞幸要求2分钟左右出产一杯,头顶的摄像头在记录一切,超出时间,会有相应的惩罚。
在瑞幸家,咖啡品质和环境体验都可以忽略,唯有效率是核心。忘了匠心为何的瑞幸着实有些让人担忧。
所以,瑞幸的故事能否真正讲好,被美国资本市场持续认可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的,后续也可能出现如涵电商这样的情况。前一段时间如涵在美国上市,上市首个交易日以暴跌37.2%告终,这种暴跌原因有媒体报道称“更可能是它的故事没有被投资者理解——他们显然对于如涵的商业模式和定价逻辑存在重大认知分歧,而大幅破发正是这种分歧的体现。”
尽管瑞幸首战告捷,但接下来它的故事能否持续被认可是一个未知数。
瑞幸的基因:神州系集体押注
面对瑞幸巨额资本的投入和无视盈利的打法,大家都看不清这家公司到底在打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不禁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瑞幸这帮人,是真的在做咖啡吗?”
早就有媒体报道,瑞幸的背后是神州租车的集体押注。
在纳斯达克现场,当瑞幸咖啡高管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时,不可不谓是神州系的胜利会师。在高调诞生、飞速扩张之初,瑞幸推向前台的创始人团队主要由三人构成,CEO钱治亚,CMO杨飞及联合创始人郭谨一。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CMO杨飞,它的“流量池”理论引起了营销圈的不小震荡,裂变营销和利益激励的打法也充分应用在了瑞幸的营销战役上。但就在今年一月曝出杨飞曾因“有偿删帖”而获刑一年半后,他也随即消失在公共视野里,同时也在瑞幸的管理架构中彻底除名,接任他的是前神州优车高管Liu Jian。
而另一位高管郭谨一,在去年8月,公开资料显示郭谨一退出瑞幸北京公司股东,在IPO前已不持有任何股份。
此前瑞幸咖啡披露的信息,瑞幸咖啡的所有启动资金均来自创始人的自有资金加上董事长陆正耀(同时也是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的个人借款,总额约5亿元人民币。想想这是多么豪迈的主儿,有点儿一掷千金的意思。
但根据瑞幸最后提交的招股书,其股东中,陆正耀持股30.53%,他姐姐持股12.4%,钱治亚持股19.68%,大钲资本持股11.9%,愉悦资本持股6.75%。钱治亚是陆正耀的老部下,所以瑞幸成立之初讲了一个有情怀的故事——陆正耀的存在无非是一个慷慨支持老部下完成梦想的纯财务投资者。
彼时,我们除了感慨钱治亚的贵人之运,还能感慨什么呢?这样的好Leader,最好来一打。
而且,媒体把陆正耀、黎辉和刘二海组合的资本运作称为“铁三角”。这都是在神州租车上市中一起赚过几个亿的好兄弟。
足见瑞幸和陆正耀渊源非常深,这背后的资本队伍可谓是一体化的,非常擅长资本操盘。瑞幸发展至今,也难免会被人形容为“被资本喂养的怪物”。一切的非常规打法也是和它的基因关系很大。
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塑造 “独角兽”的机会。在咖啡这场生意中,瑞幸咖啡可是最大的“搅局者”。
但瑞幸的最终走向还很难定论。等待我们的是——这个成立一年半便上市的“独角兽”能否跑出一个新的商业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