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观果,果从生因,生从有因”,第一念从无明来。无明如何来?是过去生业力集来的,也就是唯识讲的,种子生现行,从过去的种子来,从“有”来。一切“有”从哪里来?“有从取因”,从众生心里的“取”来,是自己造成构成的。为什么人有个思想要占有?什么都属于我的,同我都有关系,都抓来,生因、有因、取因,都从“行因”来,动念来的。“行”者动也,“行”从哪里来?从“无明”来。所以行是果,也是因,因果同时。
“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故”,就是无明做了你的主,无明自在了,你不自在,你做不了他的主,我们成为一念无明的奴隶。无明的原因你找不到,无缘无故来的,它是无作之作来的。比如,你好好坐着,忽然来了一个念头,你就跟着乱跑,你找不到原因。你真懂了无明,就会真的明白十二因缘了。
——南怀瑾
1、“白骨观、不净观:对于这个身体,不足以有任何留恋,所以马上就可以放下,当下就解脱了身见、我见”
上面讲十二因缘,到这一段,为什么再提出白骨观、不净观的重点?你们要注意这个原因。
白骨观、不净观,书上叫你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观。《禅秘要法》里有三十多种观法,这是对钝根的修行来讲的。利根的修行,所谓观,就不做一步步的观想了,一个观念就明白了(参考《禅观正脉研究》)。
佛当时以这样一个科学的方法,教弟子们观察这个身体。利根者,一观察,就知道原来人的身体、生命就是这样一个组合体。对于这个身体,不足以有任何留恋,所以马上就可以放下,当下就解脱了身见、我见。
当时佛的许多弟子们中,有人仍然不懂,所以佛叫他们亲自到尸陀林,就是中国古代叫的乱葬岗,到死尸堆里去观察,去研究。不净观、白骨观是这样来的。
在讲十二因缘这一段里,又提出来白骨观、不净观,就是叫你用不净观、白骨观配合十二因缘,不是只做观想了,是通过白骨观和不净观,来追求生死的来源,了解生命的根源是与十二因缘有关的。
修白骨观,使你进入一个定境观察,了解现有生命的现象。白骨的构成,是由精虫和卵子结合,加上中有身,三缘和合,入了胎,成为我们的身体,才有这个生命现象。
2、“最初这一念无明是怎么起来的?”
由十二因缘追溯没有入胎以前,这个中阴意识,是一念无明而起;这样再追究到一念无明。
无明代表了黑暗,代表无知,代表不可知、不能知,代表现在无法了解,始终搞不清楚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塌糊涂,莫名其妙。一切宗教追究的也是最初这一念无明是怎么起来的。西方哲学叫第一因,生死的第一因及世界生起的第一因是什么?佛几千年前就告诉你这个第一因是无明。所谓佛者,就是觉悟了,觉悟的圣贤都知道,无明是第一因的开始,佛已知道了,但是没办法用言语给你讲清楚,只好把第一因叫无明。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也就是宇宙缘起的根本。这个物理世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的,还是先有女的?也就是说,这个物理世界地水火风,哪个先开始的。等于我们物理追求最初的宇宙开始,研究到以太、夸克、量子,都是不断在追这个第一因。到现在为止,自然科学还没有追到,还在努力。
第二,这个第一因里又有四个因:辗转因、邻近因、周普因、不共因。不共因是单独的,比如同样是死,每个人的死法不同,这就是不共因。在大乘唯识学里,讲到了十个因。其实四个因也好,十个因也好,都是逻辑上建立的,是在你没有见道以前,用逻辑分析给你听的。如果你了解了一念无明就是因,就行了。
所以叫你因中观果。比如世界上人问,宇宙万物谁造的?假使我们引用一般宗教的说法,管它是上帝造的也好,鼻涕造的也好,狗屎造的也好,这个是第一因。第一因从哪里来?宗教家说不能问,认为这个主宰就是第一因。这是宗教。
3、“第一念从无明来。无明如何来?是过去生业力集来的,也就是唯识讲的,种子生现行,从过去的种子来,从‘有’来”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个科学。那个主宰的上帝的妈妈又是谁?妈妈的妈妈又是谁?宗教不能追问;可是佛法要追问。所以讲到无明,他这里讲要因中观果,果中求因。这是个逻辑的追问,也是科学的求证。所以下一段告诉你:“修行观果,果从生因,生从有因”,第一念从无明来。无明如何来?是过去生业力集来的,也就是唯识讲的,种子生现行,从过去的种子来,从“有”来。一切“有”从哪里来?“有从取因”,从众生心里的“取”来,是自己造成构成的。为什么人有个思想要占有?什么都属于我的,同我都有关系,都抓来,生因、有因、取因,都从“行因”来,动念来的。“行”者动也,“行”从哪里来?从“无明”来。所以行是果,也是因,因果同时。
4、“动辄得咎”
比如讲《易经》,有人学了《易经》,要算命卜卦,我说不要算了,还算个什么。孔子在《易经》里告诉我们一句话,“动辄得咎”,一动就有毛病。孔子告诉你,研究《易经》关于人与事只有四个字:“吉、凶、悔、吝”。吉、凶就是好的、坏的。悔、吝是半好半坏,也属于好坏之列。所以有人做生意,说老师给我算一卦。我说算个什么卦!反正做生意不赚就赔,你说可能不赚也不赔,可是你的时间被拖进去了,已经赊本了嘛。所以说是动辄得咎;行因来的,一念动就来了。从因推果,十二因缘的每一个内涵,都要仔细观察。
5、“明日早晨起来,第一个思想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这就是无明”
普通人,不要追求无明的因,因为智慧不够,如萤火之光,越搞越糊涂,不仅不能追求到无明的因,反而容易产生断见或常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说,轮回以无明为本。换句话说,无明最难懂,其余十一支易懂。普通人,都是无明在做主。
“一切有支轮,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十二因缘里,无明最难懂,它独立为主的,做了你的主。比如说,明日早晨起来,第一个思想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这就是无明。无明一来,你就跟着转了。
6、“无明的原因你找不到,无缘无故来的,它是无作之作来的。比如,你好好坐着,忽然来了一个念头,你就跟着乱跑,你找不到原因”
“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故”,就是无明做了你的主,无明自在了,你不自在,你做不了他的主,我们成为一念无明的奴隶。无明的原因你找不到,无缘无故来的,它是无作之作来的。比如,你好好坐着,忽然来了一个念头,你就跟着乱跑,你找不到原因。你真懂了无明,就会真的明白十二因缘了。
所以我说古道这篇报告很好,但是没有深入。这就是带领你们读书,读书要另具一只慧眼。为什么修白骨观、不净观,还要研究十二因缘?是了生死用的。由果报上了解原因,这样才会了解生死的因果怎样来的。
现在一般学佛修道的人都犯了个错误,对阿罗汉,对佛,对得道人,怎么怎么……拿一点佛学知识就来论断别人了,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也不行,自己什么都不是,忘记了自己算老几啊!都在倒果为因了。修不净观、白骨观,是为了了生死,由果了因。
7、“死亡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
问:老师,这是不是说,我们根本看不到无明,因为没有这个智慧,所以根本是白谈。如果知道无明,已经大彻大悟了。所以从不净观、白骨观好好修,由此逐步明白。
南师:对。(古道师继续报告读经心得) 十二因缘,刚才主要研究“生”支到“有”支,现在研究“老死”这部分。
死亡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渐渐死是整体来讲,这个身体慢慢老化,以至于死。庄子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你生出第一天,已经开始死亡,第二天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你了,二十岁的你不是十九岁的你了。所以庄子讲,“不亡以待尽”,一边活着,一边等死,这是他的生死观念。“顿死”是突然死了,比如心脏病发了,或脑溢血,这个人立即死掉。你们相信医生关于死亡原因的论断吗?人死了,医生检查这个身体的机能停的部位,如停在心脏,就说心脏病致死,从结果来论断病因是靠不住的,可是现在人相信。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心脏病或脑溢血的前因,医生搞不清楚。
“行尽死”,行因在这里就是寿命,寿命是动力,行者动也,动力完了,寿命也就完了,就像电源用完了,就停电一样。“刹那死”,刹那是很快,一弹指六十个刹那。刹那之间,我们身内的细胞、思想的念头,都在死亡。死亡这个现象,代表了生命的无常。什么是无常?是讲一切都在变化,无常是讲原则,变化是讲现象。佛家说无常,中国《易经》叫变易,变化。
8、“无常有三种:刹那无常、分段无常、种类无常”
“刹那无常”是随时在变。如这个盘中的西瓜,看起来没有改变,其实中间在变。“分段无常”,比如上午、中午、下午,夜里、白天,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段一段都不同。“种类无常”,各种变化不同,比如泡个茶、抽支烟,飘出来的也不是水,也不是火,像雾像烟一样,不同类的变化。又比如恐龙消失了,恐龙这一类动物灭绝了,种类不同也都在变化。如果认为今天的成就是大成就,那也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成就也会变去的,这就是无常的道理。 了解了死魔、烦恼魔,所以要跳出死魔、烦恼魔,跳出无常,就不怕生死了。最大的魔就是死亡,死魔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无明。烦恼是无明来的,烦恼是果,无明是因。所以要明心见性,打破无明。无明破了以后,大智慧出现了,光明自在了。无明破了,明相现前,等于电灯开关一打开,一切黑暗没有了。得道以后,智慧的光明呈现,昼夜长明,永远清明,乃至跳出了生死,没有无明乃至老死了,成就一切妙净相,所以叫净土。
打破了无明,到了这个真明了以后,身心立刻转变了,身体变成婴儿一样柔软光泽,身体每一个细胞都起变化了。所以密宗讲“虹光之身”,变成光明身体,犹如明镜一样。这个时候,一念清净,身体变了,你定中对整个身体内外,五脏六腑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修持的成就,叫做“于界得度”,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也就是跳出这个界限,没有限制了。
9、“人类智慧有五种痴:界、入、阴、卑贱、垢污”
“界”是地、水、火、风、空、识六界,都有限度,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有个界限,逻辑观念也有界限,你跳不出这个界限。“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入,是外界的影响刺激进来。“阴”,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像黑暗一样把我们的智慧盖住了,使我们不得明净智慧,对身心的细微变化运行看不清楚。“卑贱”,自己无能,不高贵。“垢污”是很脏。
这五种痴怎么来的?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修行,或者是观六界得度,或观三界跳出;或者观五阴、观六入,修白骨观、不净观,或者修安那般那。观是能增功德,通过各种观法得度。或者有些统统不修,观第一义,当下就是,像禅宗一样,就明白了。这些都是对治五种痴的法门。
这是讲十二因缘,这样搞清楚了吧?明天再看你的报告。今天因为你进步了,所以给你讲清楚一点。你们只要肯努力,就有进步。好了,你们讨论讨论。
10、“因烦恼而跳楼,以为死了就没有了,是断见”
有问:有人烦恼受不了,就跳楼,以为一了百了。
南师:因烦恼而跳楼,以为死了就没有了,是断见。庄子说的故事,晋国有一个女子,被皇帝看中了,哭啊!担心进宫回不了家。结果进宫做了妃子以后,享受那么好,着实后悔当初那一哭。怕死也是一样,自杀也是这个道理。
11、“不是打坐就叫定,得定没有条件,是唯心(心物一元之心)的”
Zhang:老师,得定需要加行条件,我们这些忙于世事的人,好像现在条件还没有具备。
南师:不是打坐就叫定,得定没有条件,是唯心(心物一元之心)的。而且定有很多种,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当然依方法修行是有帮助的。
Zhang:在世间做大功德的人,是否也可以不打坐而进入定境?
南师:很难,也可以说不可能;那只是功德的成果,不算是定境。
12、“你做的这些都对,但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并非究竟”
僧问:达摩对梁武帝做功德的评价,说他没有功德。
南师:有功德!那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并非究竟,大功德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达摩祖师是引导他向大乘路上走,那是个方法。换句话说,你身为帝王,要求就求大乘成佛之果啊!你做的这些都对,但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并非究竟。梁武帝问,功德究竟是什么啊?达摩没有讲。梁武帝又问,那什么是圣人啊?答复是“廓然无圣”,连圣人都没有啊!梁武帝又问,那你不是圣人吗?达摩说不是的。那究竟最高境界是什么?达摩不给他讲。
换句话说,你梁武帝,把天下治理好,天下太平,不就是大功德吗?你搞这个,又吃素,又讲经,还三次出家跑到庙子里,叫大臣们花钱赎出,借机给庙里布施,你不把国家治理好,这是搞什么呢?不把国家亡掉那才怪了。达摩讲他是人天小果,已经很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