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与写作,相信每一个喜欢码字的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毕竟,在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方面,是会存在很大差异的。重拾文字写作后,在与文友的交流互动中,有的文友会问关于写作方面的问题,还有的文友让推荐关于学习写作的书籍。对待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很谨慎,毕竟经历、阅读量、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看待问题的深度等决定着阅读和写作的宽度和广度,不好一概而论,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整理出来,供有兴趣的文友参阅。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指引着你前行的方向。我喜欢文学,其实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看课外书,以前是小说居多,现在逐渐看的书比较杂了。上学时看小说看到痴迷的程度,一本书看不完,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心神不宁,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原因,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没有想到去学习、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但是大量的阅读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因为阅读的书籍多了,思考自然就多了,有时作者的情节设计、人物命运的安排等处理方式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就会不自觉地想,如果我来写的话,会如何去处理,想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想去尝试。写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写作贵在坚持
这个论点可能要排除两种人:一是那些有天赋的作家、诗人,只有他们能够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二是那些被媒体炒作的作家、诗人,得力于造势助推,可以很快脱颖而出。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古语说得好,“勤能补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是天才,所以只能选择默默耕耘,并且我坚信,一份努力一份收获。
回顾写作走过的路,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开始写作时也并不顺利,虽然阅读量有,但要想转化吸收为自己想要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虽然从小就学习语文,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零碎的,并不成体系。如果是中文专业的人还好,有过系统的学习训练,至少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功底是扎实的,但多数文学爱好者应该和我一样,凭得就是一腔热情。
如果仅靠东拼西凑、文字组装等方式去写作,就失去了写作的价值,也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于写作未经过系统训练这种先天性不足,就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而写作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内容的运用,要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就需要不停地写、写、写,不停地改、改、改……
坚持自己的写作方式,保持定力,是唯一的出路。
学习写作书籍要因人而异
介绍学习写作的书籍很多,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记得刚开始写作时,也去百度、知乎、简书等各个地方收集一些信息,购买了一些书籍,结果发现有些并不实用。举个例子来说吧,很多的文章里介绍了叶圣陶 、夏丏尊先生的《文心》,但我觉得阅读人群适合中学生、语文知识欠缺的作者看,还是会有帮助的;另外,也值得中学教师好好看一看,里面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指导性的。再有就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五本“跟大师学语文”系列丛书,分别是《文章作法》、《文话七十二讲》、《文章讲话》、《怎样写作》、《语文随笔》。这套书籍好不好?好,很好。多是根据先生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的文章整理的,但由于全是基础知识,只适合语文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的作者看,如果功底很厚实,内容相对来说就太浅了,不能说没有一点帮助,但仅仅读这套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学习写作书籍的选择,一定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我自认为《成为作家》(作者是多萝西娅•布兰德)这本写作指导书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里面的观点,但她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比较实用,尤其是对于初学写作自信心不足或者写作遇到瓶颈的作者来说,都会提供帮助,增强自信。
如果把我们的作品当成果实的话,那么,兴趣就是在播种,阅读和写作就是在精心地关照,不断地浇水、施肥、剪枝……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写于2018.12.2 12:10
NO:2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