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很多人推荐《国家宝藏》,想看看到底为什么广受好评以至于刷屏。带着审视的态度去看,却在每一个文物的讲述中红了眼眶。
我们曾经愤世嫉俗地把CCTV当个笑话,觉得央央大台霸权无理、远离生活、远离事实、毫无新意,而擅自使用别人作品的版权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无数次愤愤不平,眼不见为净地不去看它,任何信息获取和娱乐综艺都可以在其他台或网络上收看。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央视在我印象里就三个节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春节联欢晚会。
但最近几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央视也在努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国好歌曲》就广受好评,而这次的文化科普类节目《国家宝藏》更是高级大作,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台该有的风范。
1
其实电视节目围绕一个主题一件事或者一个物件,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去讲故事,把想说的东西掰开了揉碎了、以吸引人的方式讲出来,找观众的共通情感在哪个点上,借此煽情,煽出眼泪,就成功了。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花功夫,不容易。
首先,《国家宝藏》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讲故事方法,讲文物的前世和今生,前世邀请了演艺界明星助阵,先保证了节目的观众关注度,今生是跟文物相关人物做讲述人。但明星跟文物有什么关系,又怎么去演绎,央视的解决方法是设置小剧场。根据文物事件来一小段明星主演的表演,加深观众印象,把背景信息传达地更直观。目前已播两期六件文物的表演中无不在结尾有个小小升华,短短几分钟内把戏剧所能带来的感官刺激发挥到极致。让演员参与其中了,也真正跟文物融在一起了。
小剧场的剧情提示说是“合理虚构”,对节目来说,这样的表演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对比单调的科普纪录片,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光靠小剧场去演绎文物故事,信息传达不够深刻,所以加入了各个馆长的观点,然后又请出守护文物相关人员到舞台来讲述“今生传奇”,才能更深地唤起情感共振,感受到那份不为人知的人群的不易,他们敬仰历史文化的态度、热情,非常有感染力,我被煽红眼眶多在此处。
这样,讲的故事就立体了,设计棒棒的。
再有,这个节目在找观众的共通情感点方面做得不错,这个点不是其他综艺节目的投机取巧,而是给人以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之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步步生辉、光彩熠熠,在这方面我们太有资格傲视全球,绵长的历史长河中捡拾几件出来细细翻看,这份底蕴铺陈眼前,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动容。这种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就是观众共通情感所在,所以我们被历史触动,被文化感染,被先人的匠人精神震撼,都是情不自禁的。
2
还有个亮点就是文案不错。小剧场表现的是文物的前世传奇,剧情设计很巧妙,有趣又营养还得让年轻人爱看,是很难写的,不得不说,他们做到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年轻”词汇,比如吐槽乾隆的“农家乐”审美和撒贝宁的欢脱演技,文字先行,词句新鲜有趣,结尾处再升华,搞笑和严肃之间的文字表达无缝连接,很不像央央风格,让我服得透透的。
还得多夸一句撒贝宁撒三岁,他在这个舞台真是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主持功底。不仅演戏放得开,台词表情拿捏得好,交流环节直接抢了张国立的活,句句说到点上,让“云梦竹简”没那么出彩的文物比其他的印象更深刻,这个被主持耽误了的演员功不可没。他真算是个隐身多年的文艺大咖,CCTV已经不够他撒欢的了,《明星大侦探》里也是很精彩,我们期待他将来还有什么惊喜的表现。
有了关于文物背景信息的演绎和讲述,“今世传奇”才能更打动人心。看得出,编导跟文物的今生讲述人也是沟通到位,任何讲述人都能说到点上让人感动,这得花多大力气去设计去沟通。
另外有一件事大家应该跟我有同感,小剧场的助演太出彩了,不只演技在线、台词功底好,声音和表情的搭配太舒服,吊打一片流量小生。
刚才搜索了下,助演嘉宾的履历也是hin惊人,在守护“各种釉彩大瓶”的那场戏中,出演黄公望的演员朱峰是毕业于美国音乐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系,是曾在百老汇表演的海归演技派。
出演大臣唐英的演员是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导演助理和演员,同样参演过《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还有扮演王羲之的演员冒海飞。扮演雍正的演员董彦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参演过多部大型音乐、舞台剧,台词超好并且开口跪,他还是东方卫视综艺秀《今夜百乐门》的常驻卡司和编导。
所以说,这就是大台风范,资源多得让人咋舌。
3
利用观众的共通情感煽动到哭的程度,单单语言和文字不行,单单画面不行,单单好演员讲故事不行,加起来也还是不够,必需的一道工序,也是我认为这个节目最出彩的,当属背景音乐。也许对音乐更敏感,我发现节目中每个环节的配乐都相当合适,甚至好几处如果没有音乐烘托升华会有尴尬之感。如馆长面对镜头拘谨的语言和眼神或者剧情稍显生硬的时候,BGM解决了大难题,所有语言、文字、画面、舞台等元素加起来,再来一味点睛的背景音乐,那真是情感共振的感官轰炸。
所以我怀疑,作为一个深喑电视传播规律的传媒工作者看红了眼眶这件事,到底是音乐催出来的还是真被历史文化震撼到了?或者自己泪点低也是一大原因?
而说起那些配乐,也是央央“拿来主义”的惯有手段,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买版权,反正各种网游、影视剧的音乐全部拿来,用得那叫一个666。一会儿是《仙剑》《剑网三》,一会儿是《轩辕剑》《三生三世》,一会儿又是《琅琊榜》,一会儿是《凉凉》,还有很多我没听出来但网友听出来的,看看弹幕就知道节目“拿来”了多少音乐。
啰嗦几句版权,其实各大电视台也都在用“拿来主义”,记得学过的《知识产权法》规定,这种使用别人作品的行为,如果是非商业用途,在征求产权人同意后再使用,是没问题的。但大家都懂的,借用那么多段音乐,还得分别找作者,再去联系、商榷,万一再有借此刁难的,工程太浩大,谁都懒啊,所以“资源来自网络”真是解决一切难题。就看有没有人会维权,其他台被告侵权了,双方还能扯一扯,但央央侵权不好弄啊,有人会觉得国家大台用你的作品那是你的荣幸,非要扯皮,扯来扯去还有可能扯掉自己一层皮,所以大家很麻木淡定,也都司空见惯了。
再说回《国家宝藏》,每到分辨出音乐的时候我就有点跳戏,所以才只是红了眼眶却没有流出眼泪?但不得不说,音乐用得很是恰如其分。即使分辨出来,也毫无违和感,整体节奏到哪里了,该抒发什么情感了,音乐都能给得很舒服。
我有点小激动,激动地想把《国家宝藏》配乐组的整个曲库考出来啊。
谢谢央视大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集综艺、纪录片和戏剧为一体的精彩节目。
--- END ---
补充:
不好意思仓促结尾
有点兴奋
我这么懒的人
能为了一个节目情不自禁码这么多字
竟然还没说完
舞美、灯光、古代匠人精神
还有媒体的传统文化传播责任感
等等
但不能再写了
再写就更没人看得下去了
节目优点很多
导致我冷静不下来去找缺点
可能观点露怯了
大家有其他意见的
欢迎交流
下面是九大博物馆参与节目的文物名单
拿走不谢
故宫博物院
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 (第一期 已播)
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坤舆万国全图
湖南省博物馆
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画、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河南博物院
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
陕西历史博物馆
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 (第二期 已播)
浙江省博物馆
玉琮、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宁波“万工轿”
辽宁省博物馆
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文/静言 微信公众号:静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