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阳为病”,是指人体六经中的三条阳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发病时的情况。经文对此进行了分别论述。
首先经文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㾓,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这里所谓的“三阳”指的是太阳经,即太阳经如果发病,则多表现为寒热的症状;或者人体下部发生痈肿;又或者两足表现为痿弱无力而逆冷,伴见腿肚酸痛等。若病久传化,则有可能表现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第二条说,“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其中的“一阳”指的是“少阳经”,即少阳经如果发病,则人体表现为生发之气减少而易患咳嗽,或是易患泄泻。如果病久传变,则多表现为心虚掣痛,或者还可能有饮食不下,阻塞不通等症状。
第三条说的是两条经脉同时发病的情况,具体表现有三种:首先“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此处的“二阳一阴”指的是“阳明经与厥阴经”;即如果人体阳明经与厥阴经同时发病,则主病表现为惊骇,背痛,并常常伴有嗳气、呵欠等,这种病叫做“风厥”。其次是“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这里所谓的“二阴一阳”指的是“少阴少阳两经”,故此条的意思是,如果人体少阴与少阳经发病,则多表现为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等。最后一条说的是“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这里的“三阳三阴”专指的是“太阳经与阳明经”,也就是说人体太阳经与太阴经如果同时发病,则多表现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四肢不能举动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