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贫穷的记忆在时过境迁之后会变为美好的回忆。
但我认为这只针对贫穷但有爱的日子,没有爱的日子任何时候回忆起来都是心酸痛苦的。很可惜,我既没有钱,也没有爱。
在网上发牢骚的时候经常会遇见有些人来劝我世界很美好,要坚持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甚至有个人私信问我需不需要专业的抑郁测试。
谁能治穷病呢?
12岁左右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了更多的道理,这个答案越来越成熟,我以为自己是长大了,以为自己越活越明白了。
可是现在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原来12岁不知道答案的问题,22岁依然不知道答案。12岁的迷茫算什么呢,22岁的迷茫才让人绝望。
世界的美好在哪里呢?穷人的出路在哪里呢?
普通的小病去医院花了几百块钱,回来后都是哭着计算这个月剩下的生活费该怎么继续活下去。毕业后找个月薪三四千的工作,可能一年都存不了一两万块钱,买房遥遥无期。
我的22岁就是这样的,没有钱,没有爱,没有工作,没有学历,没有渊博的知识。
《三体》里有一段写云天明想起了卡夫卡的一篇小说,主人公与父亲发生了争吵,父亲随口骂道:“你去死吧”,儿子立刻应声说“好,我去死”,就像说“好,我去倒垃圾”或“好,我去关门”一样轻快,然后儿子跑出家门,穿过马路,跑上一座大桥,跳下去死了。
看到这里我立马想起有一次我忘记了厨房煤气灶上在烧水,妈妈看见完全烧干了的水壶特别生气,凑到我的脸跟前骂我,因为小时候挨的那些打,我几乎以为她要一巴掌打我脸上。她让我马上收拾东西走,说一次还不够,她要一直说,一直咒骂着让我马上收拾东西滚。
我当时满脑子都只想立马找个河跳下去,而她见到我的尸体只会觉得晦气。她的“马上收拾东西滚”跟卡夫卡笔下的父亲说的“你去死吧”不是一样的吗。
有些人能把小时候挨父母的打以开玩笑的形式说出来,但我永远不能。
那些刻薄恶毒的咒骂,那些下死手的板子皮带,我知道那不是假的,那些痛苦不是假的,胆战心惊的自卑不是假的,半夜借着月光抵在手腕上的水果刀不是假的,是我不管到了多少岁想起来都会心痛难忍的记忆。
都说家庭是坚强的后盾,而当伤害就来自于父母时,每个孩子都是孤立无援的,那些岁月写满了无助。
既没有钱也没有爱的日子就是这样贫瘠和可怜的。
拼命的想靠近温暖的东西,喜欢童话,喜欢绘本,喜欢蜡烛,喜欢温暖的二次元人物,喜欢治愈的风景。
像一个上瘾的人一样贪婪汲取微薄的热量,歇斯底里的追求爱,一辈子做爱的奴隶。
如果我写一个小说,我可能会写这种悲剧色彩的主角,一辈子缺失爱,一辈子追求爱,一辈子没有得到爱。
但是我不可能放纵自己做这样一个感性柔弱的人。
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不要被所缺失的东西诱惑,除了爱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拥有,比如钱,比如知识,比如一个更好更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