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可能知道在未来我们的研究人员会推翻这个时代的专家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一些事情将会发生。他们或许将会是今天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观点。
这是本周翻译的其中一部分,总结出两点:
1、关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没有绝对。即使在当下是有多么正确,或许在数年后,这个正确的观点会成为错误。
这就让我想起一个案例,就是塑料袋。在塑料袋广泛上市的时候,是被公认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很方便,且实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高。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塑料袋却被认为是一项糟糕的发明,因为埋在土中几乎要很多年才可以被降解。而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次,塑料制品与热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也很大。
根据这一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本周翻译的核心观点 : 无论在任何领域,事物没有绝对的对错,随着时代科技认知的发展,都在不断地打破常规,打破认知。
2、关于翻译。
在翻译beyond feeling这本书的几周里,从一开始很吃力需要一个词一个词的查字典,到现在可以尝试从整体出发,跳过某些单词,先进行大致的翻译,然后再进行第二遍查阅生僻单词,弄懂整段大意。
其次,就是语法,现在正在进行每天的长难句分析的学习,在翻译的时候很明显感受到读句子比以前要略微流畅。于是总结出,英语语感就如练琴,多重复,多遇见,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
接着,关于翻译,我认为最好的阶段不仅是把意思完整的翻译出来,最重要的是如何翻译的更恰到好处,更让读者能接受,语言文字简练不繁杂却又有舒适的词藻。关于这点感悟,是决定从现在开始阅读《古典风格》后有所启发。正在阅读序章,这本书是由杨燕迪先生翻译。阅读的过程中意识到,中外著作的翻译,文字语言组织尤为重要。一本好的经典著作,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还有文学素养,如果涉及专业领域还要有一定雄厚的专业知识。
就像前段时间阅读傅雷先生的著作一样,无论是家书,还是翻译的《约翰·克里斯多福》,让我对这点感悟极为深刻。阅读好的著作,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最优秀的译本。当然,如果你的英语足够好,可以自己阅读原版专著,这样得到的就是一手资料和本作者的观点。
最后,关于昨天老妈提出的建议,她说我的写作过于拖沓。故即今日起,准备写读书笔记,像那些优秀的姐姐们学习!做到说话写作,精,准,细!
《古典风格》从序章开始读起!(想吐槽,大咖就是大咖,连序章都能写出这么多页,看着自己前进上升的空间还这么大,莫名的就燃起了我的兴奋点。)
今天是坚持写作的第59天。
今日《乐记》篇